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时间:2023-04-14 07:3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 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

  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理游踪(所至)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

  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

  ②学生自主分析:

  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五个“跌”,这里不仅从高处急速下落,而且还多次地急速下落,三跌四跌,无法反抗,只能晕头转向地碎成点,碎成雾。隆隆而来的浩瀚黄河水最后竟被跌碎成了雾。这壶口瀑布该是如何的险峻啊!

  示例二:“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比喻修辞和否定句,强调突出了壶口瀑布凝重猛烈、汹涌澎湃的特点。为什么不能是飞毯而必须是钢板?他们有什么不同?飞毯柔软而钢板强硬,尤其是刚出轧经过淬炼的钢板,更能展现凝重猛烈的特点。

  示例三“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静”态的巨石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切、剁”这样夸张强硬的词竟是与石头相比更为柔和的水所发出的动作,体现出壶口瀑布柔中带刚的特点。

  环节三、悟所感

  梁衡先生曾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的味和理。

  请略读4-6自然段,说一说你在文中读到了怎样的情感与思考?(请勾画出抒情议论性的语句)(3分钟)

  明确:“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她可以是一条河;她可以是一个人;她可以是一种精神……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如果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那壶口就是黄河精魂的集中体现。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壶口瀑布,通过所至、所见、所感三个角度,学会了品读游记的三种方法:

  抓方位变换词  理游踪

  品描景语句   赏所见

  抓抒情议论句  悟所感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但当我们的脚步还未来得及丈量这个世界之时,不妨多阅读游记,借着作者的妙笔,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预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并试着与《壶口瀑布》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所至:定点观察

  所见:雄、险、刚、柔

  所感:河→人→精神

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四字短语;

  2.朗读品味,感受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

  3.学习借景抒情手法,理解作者主张的“三境美”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理解“三境美”写法。

  教学难点:“三境美”写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要求:

  预习课文,理解内容,积累典雅的四字短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壶口瀑布简介》视频导入

  2.看了这段视频,对于壶口瀑布,你心动了吗的确,正如这个视频里介绍的一样,季节不同,壶口瀑布的景致也不同,自然观感也有区别。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就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紧随梁衡先生的步伐一起来再神游壶口瀑布吧。

  二、检查预习

  各组同学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四字短语。

  三、概说课文

  1.三言两语概说课文,用“这是一篇______的文章”说话。提示: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写法等等角度。

  2.学生活动

  3.总结展示:

  这是一篇写景型游记;

  这是一篇描述“我”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游记;这是一篇生动描绘壶口瀑布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和优美特点的文章;

  这是一篇借描壶口瀑布之景抒发对历尽艰辛、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的文章;

  这是一篇结构精巧的文章;

  这是一篇既有“形境”,又有“情境”,更有“理境”这三境美的文章……

  梁衡先生在写作上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文章,尤其是散文写作,其美就要具有三个境界美:“形境”美、“情境”美、“理境”美。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理解这三境美!

  四、选点精读

  1.趣味练习:为图配“诗”。

  从课文中第3、4段中提取描写壶口瀑布的文字为投影的五张图片配一段诗意的文字。

  ①学生自由活动;

  ②师展示预设的文字分角色朗读

  A(男)河水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碎成堆堆白雪。

  (女)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B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C(男)这边洪流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扎,那样凝重,那样猛烈。

  (女)那边黄浪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小结:同学们,刚刚咱们所读文字,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壶口瀑布的景象,这就是文章的“形境美”。

  2.美点品析

  精读第3、4段,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美点品析。①学生活动

  小结:这两段美点多多:用词准确之美、句式运用之美、修辞手法之美、色彩搭配之美、以静衬动之美、移步换景之美、穿插用典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

  透过语言的品析,我们既读到了壶口瀑布在枯水季节的特点,又读到了作者的情感,这情融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就是“情境美”。那体现“理境美”的在哪里呢读背最后一段。

  五、背诵积累

  1.师生合作共读最后一段。

  2.理,就是哲理或者道理。在这段中你读到了什么“理”明确:作者由壶口瀑布刚柔相济的特点中,感悟到黄河精神,再由物及人,升华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一深化,“理境”就水到渠成了。

  3.展示变形的文字,让学生背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就是黄河精神!

  这就是中华民族之精魂!

  六、总结

  罗丹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我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读到这样境界高远的文章。

  七、板书

  壶口瀑布、形境、情境、理境

  八、课后作业

  尝试着运用“三境美”的写作理念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不限。

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 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新授课文:

  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三、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词。

  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漩涡(xuán)  寒噤(jìn)  迂回(yū)

  汩汩(gǔ)  湿漉漉(lù)  震耳欲聋(zhèn)

  潺潺(chán)  前呼后拥(yōng)  怒不可遏(è)

  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4.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四、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1.品读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节的瀑布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点:危险、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朗读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点:雄伟壮观、柔中带刚、勇往直前

  从下面句子中看出来: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过渡: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3.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黄河之水联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五、小结

  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六、拓展延伸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七、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文章。

4.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2、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

  2、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录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4、结构:开门见山——两次观瀑布——石——卒章显志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是重点,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比喻

  奇特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

  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

  (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壶口瀑布之水与锁着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有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思考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精读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六、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5.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篇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l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