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考点]中医医师方剂学相关考点

时间:2024-02-04 06:4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执业医师考试# 导语: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指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中医医师方剂学相关考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黄饮子|处方|制法|主治|用量:
【方剂名】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独活寄生汤|制法|主治|方解:
【方剂名】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上十五味,畋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为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故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气血受阻,不能濡养筋脉,则麻木不仁;寒湿均为阴邪,得温则减,故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肝肾、气血不足之征。治宜祛邪与扶正兼顾,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除久痹,治伏风,祛下焦风寒湿邪以蠲痹止痛,为君药。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肉桂温里散寒医学|教育网整理,温通经脉,共为臣药。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而强筋骨,其中桑寄生兼能祛风湿,牛膝兼能活血利肢节;人参、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去白术)补气健脾;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四物汤)养血活血,均为佐药。综观全方,以祛风散寒除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能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诸证自愈。
瓜蒌薤白白酒汤的方解:
本方所治胸痹系由胸中阳气不振,痰阻气滞所致。诸阳之气受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胸中阳气不振,津液不得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故胸部满痛,甚或胸痛彻背;痰浊阻肺,肺失宣降而上逆,故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均为痰浊结聚之征。本证胸阳不振为病之本,痰阻气滞为病之标,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方以瓜蒌实为君,利气宽胸,祛痰散结。薤白为臣,温通胸阳,行气散结止痛。二药相配,一除痰结,一通气滞,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白酒,上行升散,行气活血,以助薤白行气通阳之功。本方药仅三味,但配伍严谨,可使胸中阳气宣通,痰浊消除,气机通畅,胸痹自除。
理中丸|处方|制法|主治:
【方剂名】理中丸,出自《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等。
芍药汤|处方|制法|主治|用量:
【方剂名】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30g),当归半两(15g),黄连半两(15g),槟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钱(各6g),大黄三钱(9g),黄芩半两(15g),官桂二钱半(5g)。
【用法】上药畋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证是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方中重用芍药柔肝调血,缓急以止泻痢腹痛,是治痢之要药,为君药。黄芩、黄连性味苦寒,人大肠经,功擅清解肠中热毒,燥湿以止痢;大黄泻热破瘀,攻积通便,为“通因通用”之举,以除肠中积滞瘀血,与芩、连相伍,清中有泻,为臣药。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助大黄排除肠中积滞,即“调气则后重自除”,当归养血和血,助芍药养血益阴,与大黄合用,又有行瘀之用,即“行血则脓便自愈”;方以少许肉桂温而行之,是为反佐,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防苦寒伤中,不致有冰伏之患。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临床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虚寒性下痢者,均禁用本方。
【知识延伸】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
【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便脓自安康。

中医医师方剂学相关考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v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