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时间:2023-05-17 01:3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不一定都是文字,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篇一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2.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篇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3.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篇三


  胚胎干细胞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

  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

  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

  ④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

  ⑤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4.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篇四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高二下册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篇五


  一、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1)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

  (2)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

  (2)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

  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0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