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来提升自己的作文分值。©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带来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我们来看一看吧!
朋友圈
信息时代,互联网让相隔千里之外的人连接了一起,一句话、一段故事随时都可以分享,天下人皆能看,如今便能做到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信息的传递飞快,或许今天两人见面时不再问候你是否吃饭了没,而是你今天发朋友圈了吗?
一句话、一张图、一个表情都能表达着一种心情,随时都能发上朋友圈,圈中朋友可以点赞或是评论,能了解你的心情,时间久了却是发觉奇怪,但是我迟迟不清楚到底哪里奇怪。
时代变迁,科技发展,站在大街小巷上便能随时可以看到一人一部手机,在拍照、在玩游戏、或许更多的是在刷朋友圈,时不时地刷新,想要看看朋友是否更新了朋友动态,或许你刚刚发下一个朋友圈动态就被你的好友点赞评论了,可见如般的速度,如今的世界一天没有几条的朋友圈动态信息就会觉得不正常,若是看不懂朋友圈的更新渐渐变得焦虑不安,像是少了些什么,这成了依赖。
在此间我才发现朋友圈的利与弊,在此之前我沉迷在其中,朋友圈消除了地域的间隔却不能消除人们心里间的间隔,或许这种间隔会越来越大,网络间的对话热火如天,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沉默寡言,一条条朋友圈点赞评论的人特别多,谁人关心你的现实生活呐。顿时我不知为何心落寞了许多,或许现在我才明白我是活在了网络虚拟世界中,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我依旧不敢不愿意相信,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段话,我才醒悟,才愿意接受。
那么一段话: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一整晚,有人点赞,有人评论,却没有人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以前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欢发上朋友圈,如今三天都不见一条朋友圈动态。热衷于发朋友圈奏热闹的朋友渐渐消失,久久才发出一条,曾经享受被人关心关怀,如今却喜欢享受一个人的时光,现实与虚拟相差太远,这样的反差让人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总是骨感的。
朋友圈分享所有事,总是能拍出无与伦比美丽的照片与文字相符合,却不会拍一张烂透的相片发上朋友圈,路过的朋友觉得感叹到:原来你的生活如此多娇!却不知道你为了拍出这张与自己生活不符照片付出了多少心血,给人了一种假象,表面的光丽与内心深处的艰苦。
浏览了一系列的朋友圈能有几个相符、真实与真心的朋友圈动态?表面的新鲜亮丽背后要付出多少代价,要熬多少苦恼?活得不真实,多为辛苦。
生活依旧,在图书馆中多读一本书,在大街上漫步看望着来了多年的城市,与朋友在咖啡厅一起谈心,不断地充实自己,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活着并不只是给别人看更是给自己看,活着舒服,活着快乐。
一生不求多么辉煌,只求坦坦荡荡而快乐,人生本该如此。
一次诗意的游览
中秋小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西天目山游玩。来到天目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巨大的山体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层层叠峦,疏密有致。清泉飞瀑蜿蜒着,清澈甘冽的水流淌着,一路上唱着歌儿,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那天天下着小雨,雨中的天目山散发着一种潮湿清新的气味,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住在山脚的禅源宾馆,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就被几声鸟叫惊醒,雨已经停了,晨光透过窗帘把房间照得微亮,拉开窗帘,远处的山上腾起一团团白雾。我们吃过早饭,天居然放晴了,还出了太阳。我们赶紧背上水和干粮顺着禅源寺背后的一条小路向山上走去。
山上静悄悄的,只能听到潺潺的水声,路两边是各种花草、树木,雨后的枝叶显得格外青翠,再配上红的、紫的、黄的小花,更加可爱了。路过三里亭、伏虎瀑、到达七里亭,一路上只看到两个看山的人。爬呀爬呀,天气出现了大雾,到处是白茫茫的,十几米外的人就看不清了。我一个人跑在最前面,只听得见妈妈后面焦急地喊:“慢些慢些,小心!”突然就想起了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于是就大声念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听了,拍手叫好:“儿子,真有你的,这首诗用在此处真是绝妙的不得了!”本来只是偶然想到,顺口念念而已,听爸爸这么一说,不由得意起来。
妈妈是语文老师,决不肯放过“教育”我的机会,虽然喘着粗气,还不忘记考我:“小然,你倒说说妙在何处?”妈妈可不容易“糊弄”,我赶紧调动所有的脑细胞,细细体会了一番,才敢小心翼翼地回答:“首句‘空山不见人’是直接描写山中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您看,现在山上人不多,加上大雾,可真是‘不见人’了,至于‘但闻人语响’就好说了,这儿除了我们三人的说话声,可没别的声音了。”
没等妈妈评价,爸爸就帮我补充:“说得不错,尤其第二句是以不多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呼呼响的风声、潺潺流水声、鸟鸣虫叫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和现在的情形十分吻合。”爸爸说着又开玩笑般冲妈妈喊:“老妈,我们说得不错吧?”
“只说对了一半!”老妈发话了:“前两句确实比较贴切。不过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与现在早晨的风光可是大相径庭了。”我和爸爸只好遗憾地撇撇嘴。
妈妈平日里号称是诗词爱好者,看到我们这么“不谦虚”,干脆停下脚步给我们上起了“课”:“王维真不愧是个大家,《鹿柴》一诗短短二十字将山景描写得静美,可谓‘诗中有画’啊!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他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显然,老妈同志已经陶醉在诗中不能自拔了。
一路说一路走,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亭子,亭子左右和亭前三面临深谷,险峻的山势被众多高大粗壮无比的金钱松、柳杉覆盖,翠色连绵。一阵风吹来,林涛阵阵,与林间鸟儿的啾啾声,偶尔响起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叫声,像是奏响了一首美妙的协奏曲。火辣辣的阳光,浅浅地投在枝叶缝隙处,看起来格外的美。
我们走走停停,一会儿拍照留念,一会儿用山泉洗脸,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到山顶,在山顶的气象站里吃了午饭就匆匆下山。
山里的傍晚好像来的特别早,才五点钟,树林里就有些暗了。一片余晖穿过树梢,斜斜地射了进来,那斑驳的光影下的树啊草呀,不再那么苍翠欲滴了,而是绿中带点亮,仿佛有人为他们描上了金边似的!我猛然发现:这不正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吗?和妈妈一说,妈妈也连连点头,夸我是个有心人。
这次游天目山,不仅欣赏到美得如诗如画的风光,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品诗,真是一次特别的、充满诗意的游览!
依然仰望星空(上)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奥斯卡·王尔德
如果说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广度和高度,那么我的阅读与写作史其实就代表了我的精神成长史,二者形影不离,彼此交融。
小时候,阅读是一扇崭新的大门
和多数的80后一样,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资讯不那么发达的当时,生活反而显得自由和广阔。除偶尔帮忙父母插秧、耘田、拔猪草、割稻子,剩下的时光可以拿着簸箕去河边捞鱼虾,可以翻遍稻草在田里找老鼠,可以翻山越岭在山上打杨梅。全村的小孩都是朋友,常常一呼百应,在露天晒场横七竖八划上几条线,就能跳房子、扔沙包,更有石子棋、“分田地”、捉迷藏、扔弹珠等游戏,不一而足。
直到一次“偶遇”,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是我在爷爷家的茅房里百无聊赖之时,觅到一本已经被撕得七零八落的书,里面各种新奇的故事,犹如甘霖洒在我久旱的内心腹地(故事的内容如今早已模糊,现在想来那应该是一本《一千零一夜》)。事毕,我决定把新发现的宝贝带回家,也不管后来者如何应对没有纸的尴尬。
很快,顺来的《一千零一夜》读完了,但内心对书的渴望却与日俱增,我把目光锁定在了爷爷家的阁楼上——那是厕纸的来源。我借口上楼搬东西,借着瓦缝里透出的微光,眼光在蛛网与积尘密布的角落里逡巡,我最终发现了“新大陆”——那是一大箱“小人书”,里面有装帧考究、配图精美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岳传》、《大盗贼》……我如获至宝,决定分批次将这些书“偷渡”回家,只可惜“工程”过半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收破烂的,将爷爷的阁楼一洗而空。
初中的时候,学校给每个学生订了《初中生之友》,每次发放后,我都兴奋不已,但随着阅读层次的提高,这些杂志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抓住在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奖向父母报喜的机会,请父母慷慨出资为我订阅了全年的《萌芽》和《收获》,还央求在小学任教的父亲,将学校订阅的《教师博览》带回家,这样每月期刊一到我就能大快朵颐,尽情享受书本的乐趣。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资讯的闭塞,才使得我能够在书本中有窥见新世界的惊喜,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定力。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再光怪陆离的世界也在电视上瞧过,再匪夷所思的新闻也在手机上看过,“抖音五分钟,人间三小时。”在如此环境下生长的新生代还有多少能发现阅读的趣味?
长大后,阅读是一颗青涩的果实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我读书远未达到万卷,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伴随着阅读的深入,特别是在读到《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后,我在讶异于同龄人驾驭文字水平的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思考。正好当年初中的语文老师布置了每周一篇周记的任务,我兴奋地表达,社会、人生、情绪无所不包,无所不写,每次都洋洋洒洒几千字,幸运的是,这位语文老师每篇都会为我打上“优++”,并写下诸多肯定性的鼓励话语,这进一步刺激了我书写的欲望,甚至磨刀霍霍准备写起长篇小说。
更让我艳羡不已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的藏书,据说是在省城的旧书市场按斤购买的,而且他还一次性买了几百斤。我也渴望拥有这么多书,于是当听闻有人在村子里5元一棵收购桂檀树时,我就拿着斧头、背着锄头,在父亲的指引下,在山上大汗淋漓地挖了几天树,最终换得了25元,我把这些血汗钱拿去买了两本书:一本《复活》,一本《巴黎圣母院》。
但最让我觊觎的是一套精装“四大名著”,在我年少的内心,拥有这四本奇书就好像获得武功秘籍一般,足可以征服全世界。我跑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书店,在书架前一次次驻足,看着198元的定价暗暗吞下口水。要知道2001年的时候,我从教二十年的父亲,每月工资也不过300元,还要负担三个孩子读书。但是,我依旧不依不饶,不惜和母亲大吵一架,甚至出言不逊,直到母亲操起竹竿,追得我在小巷里落荒而逃。
父亲还是把那套书买了下来,当那套书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我简直有点泪眼模糊。另外一件高兴的事情是,初中来的新校长,是位文学青年,上任第一天就组建校园文学社,并全校征稿,当看到我的稿件后,他兴致勃勃地将我找去面谈,并称赞我骨骼清奇,是万中无一的作家苗子。他还将我的稿子打印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并将他自己的诗作送给我阅读。也是经由他的推荐,我的作品第一次印成了铅字,刊登在县城报纸的文艺副刊上。
到高中时,兴趣指引我开始阅读韩少功、莫言、余华、贾平凹、格非、北岛、西川、于坚、蒋蓝、周晓枫等人的作品,其中尤以韩少功对我文风影响最深,他的思想随笔集我反复读了不下五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我的文字经过校文学社老师的推荐,也陆续零星发表在《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创作评谭》等省内外报刊。
毛主席曾说:“如果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我是,课外阅读越多成绩越退步,从进高中的全校17名落到了后来的200多名。所以,在现行的高考教育模式下,博览群书与一心只读教科书,到底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