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观念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
据报载,广东省一个偏僻的山区小县,由于聚才有方,重才爱才,对人才委以重任,不仅原有的人才愿意留下,而且吸收来了外地的 1700 多位知识分子。区区一小县,一时人才济济,经济建设于是振兴。
相反,河南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有 2300 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得不到合理使用,人才大量外流,经济建设处于后进状态。
公孙龙收徒
公孙龙一直认为和没有本事的人交朋友是没有意义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见,自称“我的声音洪亮,嗓门粗大,善于大声喊叫”。公孙龙得知自己的学生没有这样的人才,便将此人收为弟子。不久,公孙龙带着弟子们北上燕国,来到黄河岸边,渡船恰好停在黄河对岸,急于渡河的公孙龙便请刚刚入门的弟子向对岸呼喊,这弟子只喊一声,对岸船家便向这边划了过来。
骥遇伯乐
太行山中,一匹已老的千里马,正拉着满载食盐的大车,艰难地往坡顶爬去。伯乐看到这一情景后,急忙扳住车辕,轻轻地抚摸马的鬃毛,眼中止不住流下泪水。过了一会儿,伯乐脱下身上的衣服,盖在千里马的背上。千里马低下头来,粗粗地喷了几口气,随即昂首长啸,嘶鸣声直冲九霄,清亮高亢,犹如金石撞钟声,为遇见伯乐这样能理解它的知己而仰天长啸。
晏殊重才不重名
晏殊是北宋的宰相,词人。他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自他门下。一次他出巡江南。他听说扬州大明寺有许多好诗,便来到大明寺。他叫随从给他念题诗。规定只念诗,不念诗的作者姓名、籍贯、地位头衔。他听着听着,发现一首与众不同,一查问作者是当地一个任主簿的小官,名叫王淇。他特意把王淇请来,当面考察他的真才实学。晏殊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上联,请王淇对下联。王淇即以“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之。晏殊极为赞赏王淇的才能。
后来晏殊举荐王淇到集贤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