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爱人才
——赢得人才就是赢得企业的未来
美国微软是世界闻名的电脑巨头,仅用 20 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全球盈利最多、利润率的企业之一。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公司决策层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引进精英的人才战略。该公司有两位的软件专家——列恩夫妇,他们最初是在华盛顿的军事思想库工作,才华出众,颇负盛名。比尔·盖茨亲自几次相邀,都被婉言谢绝,并举出了几条可谢绝的理由,如不适应坐班工作、找不到价格适中的房子、不愿意中断业余空手道锻炼等。盖茨将这些都一一记在心里。不久,微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便亲自登门,说微软公司已答应其所有条件:实行弹性工作制,在离办公室半英里的地方为他们物色合适的住房,还为他们联系了空手道训练馆。后来,列恩夫妇一直效力于微软公司,开发出多种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为微软公司作出了重大贡献。
百事可乐公司重视人才
——尊重人才、善用人才是企业的成功之道
百事可乐公司总裁卡尔欧威在管理上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他把自己的工作时间的 40% 用于研究人的问题,每年花近两个月的时间亲自核评公司 550 名高层经理的实绩,总结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亲自与老板们和人事部门研讨高层经理的前途,培养、提拔或淘汰。他大胆起用青年人,有才能的,不论资历,委以重任。为了培养公司管理人员,他常常向外部挖掘管理“明星”,借助于明星的带动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对积极工作且取得很大效益的经理则给予高薪和重奖,使他们感到与众不同,增强自豪感。“这是人们对于尊严和地位在精神上的需要,我们是一流的公司,拥有一流的人。”卡尔欧威如是说。
松下幸之助慧眼识英才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
驰名全球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拔山下俊彦为总经理是个慧眼识人才的生动故事。山下俊彦原是一个普通的雇员,他被擢升为松下分公司部长时只有 39 岁,后来又历任要职并当了公司的董事。他的经营管理成绩卓著,具有出众才能而且对公司内部因循守旧等弊端看得准,又锐意改革。松下幸之助发现了他的才干,认为他是松下家族中根本找不到的杰出人才,在整个公司也是秀的“将才”。于是,松下幸之助不计门户出身,力排众议,破格起用山下俊彦。 1977 年当山下俊彦年富力强时,就从一个名列第 25 位的董事,直接擢升为总经理。
“我把你所在的公司都买过来”
——求贤若渴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里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只好到外面去请来了一个专家,名叫斯坦门茨。他原是德国的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了他的才能雇用了他。福特公司把他请来,他在电机房躺了三天,听了三天,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某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了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 16 圈。”结果把这 16 圈一拿,电机马上运转正常。福特对这个人很欣赏,一定要他到福特公司来工作,斯坦门茨说:“原来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福特说:“我把你所在的公司都买过来就是了。”
可见,当年福特求才之诚。否则福特公司不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有名的公司之一。
美国争夺人才的长期国策
——人才是国家的财富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尽力给予优厚待遇,使他们留居美国。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是如此。不少非洲留学生就是这样留在了美国,这些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了美国,而美国如果要培养这些人才,至少需要数百亿美元。有人比喻说,美国是别人喂肥了猪他们宰,别人种起了桃树他们摘果实。这样一来,美国省下了巨大的人才培养费用,轻易从外来人才身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人才流失国刚好相反,花了大笔培养费用,但效益分文未取,这是一笔盈亏十分悬殊的账。
美国把人才争夺作为一项长期国策。
美抢购俄科学家
——科技人才价值无限
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学人才和成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收益者。自 1992 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第一笔生意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对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 200 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俄科学家每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 720 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得上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
“把你的数目乘以五”
——人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20 世纪 70 年代,在瑞士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一种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可以用来修正由遥感卫星所拍摄的照片。这一发明引起了世界有关国家的重视。美国一家大公司派人去游说这位发明者,并以重金聘用他。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想留他在国内工作。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提高薪水的争夺战,你加我也加,最后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加足了,我们再把你的数目乘以五。就这样,美国将这位研究生连人带设备一起挖走了。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国家应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教育部和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共同筹资设立的,于 1988 年 8 月 4 日正式启动,目的是吸引和奖励国内优秀拔尖人才,吸引在海外工作杰出的中青年科技英才回国工作。具体实施是:张榜招聘教授,受聘者在聘期内享受每年 10 万元人民币的特聘教授岗位津贴,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同时还设立了“长江学者成就奖”,对特聘教授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还可以获得每年颁发一次的“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奖人民币 100 万元,二等奖奖人民币 50 万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启动,鼓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脱颖而出。
“拼命三郎”唐师曾
——成才需要付出努力
唐师曾因事业而舍弃一切,以巨大牺牲获得巨大成功。
198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唐师曾,曾经在大学任教,后来选择了极富挑战的战地记者为职业,任职于新华社,后被同行称为“拼命三郎”。 1990 年他参加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探险,在海拔 5000 多米处连续工作 4 个月。 1991 年爆发“海湾战争”,他深入战地采访,屡涉炮火,曾遭遇“飞毛腿”导弹,还是最后撤离的中国人。 1992 年,他驾车独闯以色列陆军防线纵深几十公里,而所谓的“世界第一陆军”当时竟未发觉,一时间成为美联、路透、法新等国际大通讯社的头条新闻。同年,埃及大地震,别人躲避惟恐不及,而他向震中出发,从楼上摔下几乎送命。几年来,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拍了上万张珍贵的历史性照片。
学者张中行曾这样称赞唐师曾:“占首位的是胆量稀有,海湾战争,在现代武器烟云之下,出生入死,他走了五国,总是乐呵呵的。其次是事业心强,为抢几个镜头,真是连命也不要了。”唐师曾所著《我钻进了金字塔》已问世,他本人却因为海湾战争中遭辐射而患了血液病。
张芝的“墨池”
——成才需要付出努力
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打破了章草字与字分离、笔画之间不相连的书法传统,为创立“今草”奠定了基础。他练字很勤奋,常在池边洗笔砚,将池水都染黑了。当时人称他的书法为“一笔书”、“游丝草”,将他尊称为“草圣”、“笔圣”。这一切都是与他的努力分不开的。
当代人才公式
——人才既需要先天才能又需要后天努力
怎样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作家叶永烈的公式:人才 = 才能 + 机会。才能是内在素质,机会是外在条件。如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才发现万有引力;瓦特看到茶壶盖被冲动,才发明了蒸汽机;鲁迅在仙台医专看了国民愚弱的幻灯片,才立志从事文艺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人才学家王通讯的公式:人才 = 遗传素质 + 个人努力 + 环境机会。遗传素质指先天的才能。个人努力指后天的才能。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时代社会环境。
靠自学成为大学教授
——自学也能成才
葛佳梁是复旦大学教授、编写词典的专家、英语语法的权威。他的渊博知识的取得完全靠的是自学。小时由于家境贫寒只读过小学和一年半中学。 21 岁他毛遂自荐进入商务印书馆。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更加努力自学。他废寝忘食用了 6 年时间编成的《英语惯用法词典》成了人们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他的突出成就得到了英国人福勒的高度评价。
华罗庚的数学之路
——成才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能拿到修业证书。在初一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二后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这样数学成绩不断提高。”
爱因斯坦缺乏常识
——人才无须是全才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博学多才,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有时居然连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他在美国时,有人问他:“从纽约到芝加哥多少英里 ? ”爱因斯坦略一思考,从容答道:“只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那人又问:“不锈钢是用什么制成的 ? ”“你查一下《冶金手册》就行了。”从这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在爱因斯坦的大脑里,没有“铁路长度”和“炼钢材料”的准确记忆;二、爱因斯坦并不为此缺陷感到惭愧;三、如若需要这些知识,他有应付能力。
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
——发展中国家应完善本国的人才战略
发达国家不仅从其他发达国家引进人才,而且还大量从发展中国家引进人才。从 1964 年到 1969 年,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入美国的人数增加了 20% ,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才流入美国的人数却增加了 40% 多。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专业科技人才,每年以 10 万人的速度外流,大都流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联合国开发总署还调查证实,从 1961 年至 1965 年,仅美国、加拿大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入获得收益累计高达 1000 亿美元,美国每年还节约经费 18 亿美元。但是,发展中国家却遭受巨大损失。这已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一件衬衫与一百万
——不尊重人才的行为是愚昧的
前几年,某衬衫厂有一批产品出口日本,开封时竟发现了黑压压的蚂蚁。于是客户要求退货并赔偿 100 万元。厂家在一筹莫展之际,经人介绍,请来浙江农大教授、蚂蚁专家唐觉做了鉴定,确认这些蚂蚁均系日本本土所有,因而赢了这场官司,挽回了可能产生的巨额经济损失。可事后,厂方却仅仅赠送给唐先生一件衬衫。
孟尝君养士
——广招各类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府上收养了各色人等包括门客三千。这些人,或能言善辩,或能诗善文,或是能工巧匠,或武术高强,各有一技之长。孟尝君不厚此薄彼,一律一视同仁,善加对待,后来这些人都在重要问题上或重大事件上出了力,立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