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_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医改动态(第83期)

副标题: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医改动态(第83期)

时间:2023-06-23 16:3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医改动态(第83期)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 83 期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29日
--------------------------------------------------------------------------------

苏州探索健康惠民医改之路

编者按: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苏州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地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发扬敢为人先、创先争优精神,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为根本追求,以防治重大疾病为问题导向,着力打造健康市民“531”行动,创新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苏州样本”。该市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医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改革有效实施路径,明确改革内在逻辑和政策组合,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现刊发苏州市探索健康惠民医改之路,供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不断开创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系列“531”行动计划

——为统筹解决健康问题提供综合策略

一、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重点解决“治病”问题。各级成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5大救治中心,建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通上级医院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具有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精准化高危筛查推荐、综合化防治及个性化运动指导的新型“六位一体”功能集成的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横向上融健康综合管理、疾病高危筛查、院前院中联动、学科协同救治于一体,纵向上联通医院、院前急救、社区及公卫机构的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机制。

二、实施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重点解决“防病”问题。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建立“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伤害干预、出生缺陷与重大妇幼疾病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等5大重点公共卫生领域开展项目化的行动计划,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共建共享健康生活工作。

三、实施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重点解决“监管”问题。建立融卫监执法体系、监管责任体系、卫生法规制度体系于一体的现代卫生计生综合监管体系,以健康安全风险分类监管、一体化协同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三大机制促进社会共治,围绕医疗服务安全保障项目、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安全保障项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项目、健康校园保障项目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保障项目5大重点领域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努力形成依法执业、诚信服务的良好医疗卫生执业服务氛围。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切实提高群众在医疗服务上的获得感

一、强化资源配置,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出台《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医疗资源要素(床位数)达到“三提升一适宜”配置,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三加强一健全”目标。医疗机构总床位数将由2014年的每千常住人口5.21张,提升至每千常住人口6张,其中社会办医总床位数提升至每千常住人口1.8张,基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提升至每千常住人口1.5张,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床位数保持在适宜水平。加强附属医院、市县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设,5年内新增床位17000张左右,其中一半新增床位设于县办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采血、急救、医学检验、集中消毒供应、血液透析、体检等医疗机构网络。

二、完善价格体系,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去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23家城市医院运行正常有序、社会反响平稳,群众接受程度高,省市多位领导对苏州医药价格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财政明确对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的财政补偿原则,加大补偿力度,足额安排预算并下拨资金。同步衔接医疗保险结付政策,医保结付规则不变,总体上不增加群众就医负担,保证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率先出台非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文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改革的程序、医保支付予以明确。同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政策改革,目前已与市级医药价格完成衔接。严格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和公示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全部配备专职、兼职价格管理人员,规范医药价格公示和收费服务行为,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增幅控制在5%以内。

三、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公益属性。调整完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明确管委会职责,主要负责履行政府办医职能,研究决定市属公立医院的设置规模、发展规划、章程批准、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制定《2016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建立涵盖7大类55项具体指标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结算、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和院长收入等进行挂钩,继续开展“比绩效、优服务、促医改”活动。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严禁将医务人员绩效奖励与药品检查收入挂钩,严格控制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平均住院床日和人均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省规定范围内。

四、改进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普遍实施以总额控制为主,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费用付费和按服务项目付费相结合的综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稳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共开展按病种支付种类超过100种,涉及公立医院超过132家,1—10月,全市各类支付方式覆盖的县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超过41.1万例,占同期出院病例数的比重超过74.7%。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调动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积极性,将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

五、规范药品招采,降低群众药物费用支出。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集中价格谈判,建立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机制。在今年的药品集中采购市级价格谈判中,共确认产品599个,总成交入围率45.69%,与省挂网价相比,药品平均降价25.69%,达到降低虚高药价,保障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的目标。率先建立针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对监控目录内重点药品采购使用异常的实行预警通报制度。成立市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评审监督委员会”,对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进行全过程监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构建合理用药的综合监管体系,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操作规范和考核指标。

六、改善医疗服务,提供群众满意就医体验。认真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各项措施要求,并创新启动苏州特色的持续改善服务3年行动计划,明确每个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年度改善举措不少于十项。今年以创新服务年活动为主题,紧紧围绕“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及服务水平,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开展日间手术病种数达22种,全年开展日间手术3946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达182种,入组率达61%;推进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全年通过互认减少重复检查140余万人次,节约医疗费用6000多万元。每季度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二级以医院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都在90%以上。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重构新秩序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一、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加强。2016年10月底,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84家,乡镇卫生院70家,村卫生室476家,“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率达到99%以上,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完成的预防保健服务人次数占总服务量的9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2.84%。

二、上下联动机制正在形成。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双向转诊的指导意见》,明确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关系,医院设专门窗口专人负责双向转诊接诊,建立切实有效、便捷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进医疗资源纵向联合,全市16家三级综合医院建成紧密合作型医联体91家。市级综合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对口帮扶协作协议,制订《苏州市落实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截至今年6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1869.2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0.86%,基层首诊已初见成效,居民就医习惯正在逐渐转变。

三、医保政策有效引导。设置差异化的医保基金结付比例来引导参保居民前往社区就诊,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等基层医院就医的按60%标准予以补助,在非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等基层医院就医的按40%标准予以补助,在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就医的按35%标准予以补助。提高参保职工在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地方补充医疗保险结付比例,降低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起付线标准,对基层转诊的参保人员不重复收取起付线费用。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四、政策支撑进一步强化。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按照二类公立医院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的90%执行,实现与公立医院价格综合改革的政策衔接。制定合理的家庭诊疗服务项目价格体系,明确出诊费、家庭病床建床费和巡诊费,同时完善财政和医保的支撑和配套政策,形成引导医疗资源下沉的动力机制。制定完善向基层倾斜的医保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群众主动在基层首诊或向基层转诊。完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用药目录,增补523个品规的药品,实现医联体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基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技术发展和群众用药需求,完善分级诊疗的用药保障机制。

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让百姓在完善医改政策体系中受益

一、以多点执业为重点,释放主体活力。研究制定《家庭医生(护士)执业管理办法(试行)》,打破过去以工作单位为执业注册地点的限制,打通优质医疗人才下沉基层的政策通道,弥补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人才不足的短板,能够让社区居民就近、便利的享有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以科教强卫为龙头,强化人才支撑。出台《“科教强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建成10-12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志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50个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体现苏州特色的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支持100个重点病种核心诊疗技术及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50个高水平临床专家团队,每年培养1000名合格住院医师,努力建设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三、以卫生法治为保障,创新监管服务。以依法执业、诚信服务为重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监管与信用联动,强化行政与刑事衔接,推进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有效维护医疗行业正常秩序,增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

四、以多元办医为动力,补充体制活力。鼓励发展社会办医,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同等待遇。目前,全市民营医院有141所(含民营护理院38所),占全市医院总数的68.78%,民营医院门急诊总量为586.65 万人次,占全市医院门急诊总量的16.46%。

智慧健康实事工程

——让群众在方便就医上有感受度

一、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实施区域影像信息平台、区域“一卡通”信息系统、区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等,实现区域间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电子病历、处方、检验报告、影像检查、健康体检等信息等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在便民惠民、强化监管、提高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二、强化预约诊疗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今年以来,累计预约挂号量达164.3万人次,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达52%、分时预约就诊率达42%,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率达90%。

三、开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医疗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百姓动态提供区域内主要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的医疗资源,包括床位、医生排班、就诊等候人数等信息,实现机构地址自动导航功能,为患者 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就医选择。试点开发电子健康档案的自助管理功能。优化“12320”卫生信息平台的服务质量,全面开放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功能。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医改动态(第83期).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a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