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石懋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②,去日飞毬③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①石懋(mào):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轻黄:淡黄。 ③飞毬(qiú):杨树籽。
1. 联系诗意,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离别家园、辗转仕途”,1分;“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或漂泊无依),1分;“乡思”,1分。意思对即可。
2.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在借物(景)抒情、对比、动静结合、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示例一:诗人借物(景)抒情。(1分)借杨花的随风飘扬,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1分)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1分)
示例二:对比。(1分)“来时”与“去日”的对比,(1分)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1分)
示例三:对比。(1分)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1分)更突出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1分)
示例四:动静结合。(1分)上句“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1分)下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角度多变,刻画生动形象。(1分)
示例五:通感。(1分)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1分)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1分)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doc正在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08-14
2017上半年北京计算机等级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考前10天10-30
2015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智者若树04-18
2020届台州银行浙江温州分行校园招聘03-28
2018福建泉州第一医院招聘100人启事04-30
2016公共营养师考试食疗知识:玉米身上有1物,堪称妇产科良药!05-16
[2019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与答案]2019年山西阳泉中考数学试题11-23
2023年北京中西医助理医师报名现场审核时间及材料【2月20日-3月5日】01-30
中国卫生人才网成绩查询:2017山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查分系统入口01-08
举办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