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教材还设计了“活动”“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
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板图分析法(利用板图边讲边画,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3.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智能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定律的应用是这一节课难点。
二、说教学法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已能解决感应电流的大小问题。
②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
③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
①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③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课结合教法,学生可按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①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③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说过程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列举能使右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3、你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学生集体回答引出实验)
4、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①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②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③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④在每一种情况中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总是保持一定的方向。
4.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笔墨丹青》。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等六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演示法:利用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古代绘画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3、学生活动法: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互评法学习等。
5.高二年级下册说课稿(生物 地理 物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它从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入手,形象、生动、系统的讲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以及纸币的相关知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能否引发学生对经济常识兴趣的重中之重,因而本框题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本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他们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及纸币的发行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现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认识到货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货币的本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正在阅读:
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招聘考试笔试A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12-14
小学四年级美丽的公园400字作文【三篇】02-02
2022年浙江衢州普通专升本考试成绩查询时间:5月底公布05-18
江苏东南大学2017年考研复试命题模板10-19
优秀习主席讲话学习心得精选07-29
2017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知识模拟练习题(12)12-14
2019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115人】02-25
优秀高二命题作文400字:忆童年03-18
新西兰留学公立研究型大学之奥塔哥大学10-30
小学三年级元旦作文200字三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