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民间故事大全:信义无价。欢迎阅读参考!
【信义无价】
清朝末年,江南有个村子爆发了瘟疫,死了好多人。这村子中间有一条马路,马路将村子分成了前村和后村,奇怪的是,染上瘟疫的全都是后村的村民,前村还没发现一例染病的。
有个叫李山的村民尽管住在前村,但他的儿子刚刚出生,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决定举家搬迁至千里之外的岳父家。临走前,李山去后村与他的好友陈宏道别。
进了屋,只见陈宏与他妻子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见李山来了,陈宏才吃力地开口说道:“你别过来,我俩都染病了,可能快要死了。”
李山心中一惊,说要替他俩请郎中。陈宏苦笑道:“哪有郎中敢来啊?你别白忙活了。”他伸手指了指墙角的摇篮:“你若有心,就帮我将儿子抚养长大吧。”说完,他就晕死过去。李山强忍悲痛,当即抱起摇篮中的孩子,走了。
当天,李山就收拾东西,举家投奔岳父去了。谁知走到半路,先是遭遇山贼,一身的盘缠全被抢了,接着其妻李氏又不慎跌落陡坡。待李山把她背上路基,人早已昏厥了。
这下,李山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加上昏死的妻子,可如何是好?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几声铃铛响,李山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郎中,正迎面走来。
李山赶紧上前向郎中求助,郎中将李氏的裤腿卷起查看,断定是腿部骨折,便扭头对李山说:“情况很严重,你现在背她上我的医馆,要快!”
李山叹气道:“实不相瞒,我的钱全被山贼抢了,现在身无分文……”
郎中道:“救人要紧,其他好说。”这郎中姓赵,原是这一带的名医。由于李氏的伤情严重,只得暂时在赵郎中的医馆住下了。而这一住就是两个月,一家子吃穿用药,全靠赵郎中接济。李山实在过意不去,便对赵郎中说:“内人已可下地,我们这就打算重新上路了。可您的大恩大德,我该如何报答呢?”
赵郎中摆摆手,劝李山不必放在心上,赶紧上路便是。李山当然不能答应,说什么也要赵郎中提出回报的条件来。赵郎中见李山心诚,沉吟半晌,也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赵郎中的妻子不能生育,而李山夫妻一来穷苦,二来李氏腿伤未愈,这夫妇二人拖着两个孩子赶路,实在不便,赵郎中就想抱养一个,并给李山一百两银子,作为酬谢。
一旁的李氏一听到“一百两银子”,眼睛都亮了。她把李山拉到一边,说:“你还犹豫什么?郎中说得句句在理,再说郎中家的条件可比我们好多了,孩子留在这儿,一点不吃亏。”
李山叹了口气说:“那你说,把哪个孩子留下?”
李氏说:“这还用问,当然是陈宏的孩子了。我们还可以得一百两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李山摇头道:“这孩子是陈宏临死前托付给我的,我怎么能把他卖了?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义吗?”
李氏道:“难不成你还想卖自家孩子啊?”
李山皱着眉陷入了沉思。想了半天,他决定听天由命,便对郎中道:“两个孩子,您喜欢哪个,就抱哪个吧。”
赵郎中略加思索,将陈宏的孩子抱在了怀里。李山仰头长叹一声:“这是天意啊。”说完,他便从郎中手里接过一百两银子,带着妻子离开了。
有了银子,李山便雇了辆马车赶路,很快来到了岳父家,定居下来。
大半年一晃而过。这天,李山正要出门,却见院外走来一人,仔细一看,竟是陈宏。据陈宏说,李山夫妇刚离开村子,朝廷便请了名医赵郎中来村诊治瘟疫。赵郎中听说得病的村民都住后村,前村没人得病,便觉得这不像瘟疫,四处走访后得知,前村村民的用水来自村前的小河,后村村民的用水来自村后的古井。于是,赵郎中来到古井边查看,这才发现了玄机。由于去年村里死了好几位老人,山上添了些新坟,尸体腐烂,又逢多雨,污水顺着山脉渗入山下的井中,后村村民饮用了这不洁之水才患了病。找到原因后,赵郎中对症施药,患病村民无不痊愈。
李山问陈宏,那赵郎中是何长相,陈宏说了个大概,李山这才发现,正是自己路上碰到的那一位。陈宏又说,此次前来,是想要回他的孩子。李山心中一惊,忙说:“孩子被你嫂子抱出去了,我这就去把他抱回来,你在这儿稍等。”
李山找到妻子,将孩子抱了过来,对妻子说陈宏没死,来找他们要孩子了。妻子忙问他,是不是打算把自家的孩子抱给他,李山点点头。
妻子急道:“你为何不将路上发生的事告诉陈宏?你对两个孩子可是一视同仁的,当初要是赵郎中挑了我家孩子,那也就挑走了,不是吗?”
李山苦笑道:“事情的确如此。问题是,人家会信吗?你就算有一百张嘴来解释,人家也只会认为,你是为了一百两银子,卖了朋友的儿子。”
妻子哭道:“那你也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给他啊。不行,你快把孩子还给我!”说着,她就要伸手去夺李山懷里的孩子。
李山一把将她推开,大声道:“你听我说,陈宏若是够义气,他今天把孩子抱走,过几天还会再抱回来的。”
见妻子一脸的疑惑,李山接着说:“陈宏把孩子交给我时,那孩子也是刚出生。今天,我把我的孩子给他,他未必看得出来。但他老婆是细心之人,准能认出这不是自己的孩子,那陈宏必然会抱着孩子回来找我。到那时,我再把路上发生之事,一五一十说给他听,他才会信。”
事情果然如李山所料,陈宏将孩子抱回去后,他妻子当天就发现这孩子不是他们的,便又催促陈宏抱着孩子来找李山。李山这才将自己途中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陈宏,之后便跪在地上,请求陈宏能够原谅。
陈宏将李山扶起,感叹道:“你既然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我,我自然信你。只是……”
李山赶紧取出一百两银子,塞在陈宏手中说:“你这就去赵郎中的医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赵郎中,并把这些银子还给他。赵郎中是个好人,他一定会把孩子还给你的。”
陈宏犹豫道:“我怕赵郎中信不过我,你与我同去如何?”
李山转身从抽屉里取出几张纸,递给陈宏说:“近几日我刚好有事脱不开身。这是赵郎中为我内人开的方子,他一看这方子和你给他的一百两银子,定会相信你所言非虚。另外,既然村子里并没爆发瘟疫,我已和内人商量好要回去了,我们村里见吧。”
陈宏点点头,收下银子和方子,就走了。
几个月后,李山举家搬回了村里。当天晚上,陈宏在家为李山接风,李山见屋子里并无孩子的身影,着急道:“这是怎么回事?莫非赵郎中不肯把孩子交还?”
陈宏摇摇头说:“不是他不肯还,是我压根就没向赵郎中开口。那天,我找到了赵郎中的医馆,看到赵郎中抱着孩子,又是亲,又是笑,想起他不畏瘟疫,冒死来我村诊病,救活了村里几十口人,也救了我和内人的命,我实在开不了这口啊。”
李山沉吟道:“既然你不忍开口,要不我亲自去一趟?”
陈宏摆摆手说:“还是算了吧,知道孩子比我过得好,知道孩子有赵郎中这样了不起的父亲,我已经知足了。何况赵郎中是救死扶伤的好人,于我于大家都有恩,我不能让他寒心啊。"
扩展阅读:
【宋氏裁缝铺】
赊店是中原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全国有十六个省的商贾聚居于此,人口十万有余。人多,裁缝就多。街上从事裁剪的店铺就有十多家,最有名的当属宋氏裁缝铺。
宋氏裁缝铺的师傅叫宋显达,瘦高個儿,白净脸,戴一副老花镜,给人的感觉是既温文尔雅,又聪慧贤明。
宋氏裁缝铺在火神庙街,坐北朝南,两间门面。店铺里面靠门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长约四米、宽两米的木质案板,这是宋师傅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摆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和一把三尺长的木尺子,裁剪的活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靠工作台的里边还摆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放着一只熨斗,缝制好的衣服,都要拿到这张桌上熨。
宋氏裁缝铺是宋显达的父亲创办的。十几岁起,宋显达就跟着父亲学裁剪。宋显达十分聪慧,很快就掌握了不同服装、不同款式的裁剪技术,并将父亲的技艺发扬光大。在他三十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他便成了宋氏裁缝铺的掌柜。
宋显达接管裁缝铺后,对裁剪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技艺更加精湛,所裁衣服,长短阔窄、花色搭配、镶花边滚牙子,没有不合人意的。他不但会做日常的便服,甚至连裁剪、做工考究的官服都会做。赊店厘金局上至委员,下至写票员的官服,都是宋显达做的。
因为手艺全,技术精,找宋显达剪衣服的人就多,每天放下门板,工作台前便挤满了人,争着让宋显达裁剪衣服。宋显达总是一个一个地来,先打量—下客人的容貌、气度,再问客人的需求……然后用木尺量了身高、袖长,抖开布料一量一画,手持剪刀“咔嚓、咔嚓”几下,一件衣服就裁成了。
宋显达白天裁出的衣服,妻子做出来一部分,剩下的,二人挑灯夜战。最后一道工序是熨烫。
一天晚上,妻子为一大户人家的千金熨烫旗袍,因疲劳过度,不小心打翻了熨斗,一块火炭落在了旗袍上,将丝质的旗袍烧了个大窟窿。妻子不知如何是好。宋显达拿着旗袍看了看,略一思忖,捏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花来。不到半个时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便娇艳地开在那个窟窿上,和绸缎上原有的花朵交相辉映,看不出丝毫破绽。等客人来取衣服时,宋显达如实说了,并要赔偿。客人抖开衣服一看,那个位置绣上一朵牡丹,简直是画龙点睛,不仅没有损害旗袍的整体美感,还增添了旗袍的韵致。客人不但没要赔偿,还特地对宋显达表示了谢意。
光绪二十年,一个年轻男子来到宋氏裁缝铺,让宋显达做衣服。宋显达见年轻男子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便说:“敢问客官在哪儿高就?”
年轻男子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说:“厘金局。”
一听年轻男子是厘金局的,宋显达又问:“官人什么时候到任的呀?”
这裁缝真怪,裁件衣服还要查户口!年轻男子心里嘀咕着,不冷不热地说:“刚到任!”
宋显达“哦”了一声,双手抱拳施礼道:“祝贺大人荣升!”
尽管对宋显达这样啰啰唆唆心有不悦,但年轻男子听着这恭维话还是很受用,内心的不悦瞬间烟消云散了,不禁好奇地问:“宋师傅,是不是每有客人裁剪衣服,你都要问人家的经历?”
“也不全是。普通老百姓,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像官人这仪表、这气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百姓。问—下来历,能剪出更加合体的衣服。”
“这裁剪衣服还和人的来历有关?”年轻男子十分诧异。
“当然有关。”宋显达笑了笑说,“您想啊,做官者初入官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做衣服就要前襟稍长,后襟稍短。在官场混的时间长了,十之八九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这时候做衣服要前短后长。我要不问问大人您的资历长短,怎能为您裁出合体的衣服呀?”
年轻男子更加诧异,继而连连点头称赞。
正在阅读:
民间故事大全:信义无价11-19
二年级奥数数数与计数练习题:数正方形12-31
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全真模拟题集萃(11.23)08-22
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校园招聘第二批签约通知04-10
2017江苏太仓浏河镇公开招聘网格巡查员公告【30名】03-13
2017年中考《英语》1600词分类速记:职业职务09-13
高一英语期末复习方法09-07
一路时光作文12-30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吆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