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高考满分作文是在考场上临场发挥写出来的佳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出来的,也不是碰运气的,需要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供您查阅。
【篇一:读书的滋味】
当初读书,并不知道读书的重要。那么勤奋刻苦地学,为的只是超越别人,捧回那张可以做为资本炫耀的奖状,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一切都是心中那份要强的自尊在支持着自己。但在默默的成长中,在痛苦与烦恼的冲击下,逐渐厌倦了这种心理上浅薄的满足。是书这无声的挚友使我明白,读书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
而今,闲来无事,便爱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那一纸荣誉,只是为了读。读书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坐是卧,如果没有一本书做伴,就要心下茫然,踯躅不安。
我最喜欢夜深人静,燃一支红烛,到书海中跋涉。若窗外还下着雨,则更是读书的好时候。万籁俱寂,伴着摇曳的烛光,听着雨声剥啄,是极易进入书的境界的。你可以在书的世界里一无阻碍地上下遨游,读三毛洒脱、豁达的人生,读朱自清那深沉的父爱,读鲁迅那铮铮的铁骨……还可以在书中随心所欲地纵横驰骋,跟着鲁迅去看社戏,随鲁滨逊去航海,也可以步入路遥平凡的世界,更可以“飘”去目睹乱世佳人郝思嘉的风采。在书中实现了心灵的对象、思想的交流,时而有所憬悟、时而有所生发。那种深沉的体验,正如空谷幽兰为你送来的一缕芬芳,回环往复,绵绵不尽。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鹜,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润会浸入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你的情绪也会在意境中摇曳、波动,诸态纷呈。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古时所谓“书痴”该属此类吧。
读书需要有闲心、闲情、闲致,忙忙碌碌、心烦意乱是读不进书的。看古人在泽畔行吟,在月下操琴,在松篁里读书,不受丝毫的干扰,这是一种何其风雅的人生……可是,这样的人生已随昔人一起远去了,而其内核已化为一种优美的思念留存于今人的心中。所以,在现世拥塞的尘缘里,我们只要拥有了一份恬雅旷达的胸襟,完全可以忙里偷闲,而不必非等到你有许多时间时才去领略读书的趣味。只要你偷得片刻的闲暇,一样可以充分吟味书的深蕴。而一旦当你步入了书的心扉,则那种澹然的心境,同样令你无所止追,与书沉浮;此间滋味,也只有读书者方能领会。在周末晚上那片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我选择读书。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宿舍里静悄悄的,同学大多出去了,惟有我还恋着床头的那叠书。此时皓月临窗,一卷在手,一见如故。打开书,如开启友人的心扉,在幽幽的墨香中,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无所不尽。昏黄的灯光照在我脸上,此时此刻,我心中自有一片温馨的感觉。
周末读书,我可以跟着李白吟诵几句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可以跟着李煜吟诵几句什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周末晚上,在书中,我能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周末读书,《鲁滨逊漂流记》教我做生活的强者,笑迎人生;《苦菜花》叫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书的时候,我可以把烦恼抛掉;读书的时候,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读书的时候,我哭,我笑,但我很清醒。
“云何是福?读书是。”茫茫人海之中,熙来攘往的人群,都在为着尘俗的利欲而奔趋着、追逐着。惟有书,惟有好书,才是一方净土,是一方寄放灵魂的乐园。
【篇二:才与德】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
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均可归为人的才能,而这“心灵之书”则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就应德才兼备!
在这人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么他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优异也只会是社会的害虫,因为他们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只会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社会发展的后腿。在这群有德无才的人当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或许品德优异,但他们在做的只是挥霍父母的钱财、社会的财富,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说,有德无才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仅仅有才却无道德也是不行的,日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便是明证。不得不说,那些高智商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各项专业知识,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终生。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有才无德!他们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才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其实比那些有德无才的人更令人痛恨!有德无才者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他们不仅在浪费社会资源,更是在促使社会倒退,如果把有德无才者比作寄生虫,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于个人有甚至超过才能的重要性。
当今之中国,则必定是早已知晓才德对于人之必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提高公民才能的举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则是为了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提高道德品质。但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德才兼备,是必须让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杜绝重分不重德的现象发生。只有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人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才与德,这两个人所必需的要素,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可称作真正的完整的人!
【篇三:铁——纪念我的外公】
他用漫长的岁月,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块沉默而凌厉的铁。
我很害怕外公,或者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让我从来只敢远远地观望这个看似瘦小的老人。
他总是穿着好似永远也洗不干净的外套,裤子上总是洒落着一枚枚细小的洞眼。我知道,那里曾有点点铁星闪烁着绽放了最后的光辉。他的皮肤黝黑,泛出如铁块一样的光芒。头上只有几根零星的“枯草”。即使沉默时,他的瞳孔的最深处也依旧燃烧着熊熊的炉火。他是一尊铁铸的雕像,屹立在我的生命之中。
铁,就是外公的生命。
我到过外公的小屋,我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往那里。那时,我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却不爱那些白衣飘飘的剑客,倒是对他们手中的剑情有独钟。剑客终会老去,颤抖的手再也握不住沉重的剑,而剑却屹立在风中,穿越历史,那是因为曾经铸造它的那个人,呕心沥血,把自己铸进了灼热的铁块之中。当铸师老去,他仍活在剑中。
我的外公也在老去,连着他的小屋。红漆剥落的腐朽木门,锈迹斑斑的门栓铁锁的那一边,是外公的世界,一个沉默的铁块也会唱出最悠扬的歌的世界。
铁匠铺的地面上坑坑洼洼,仍是最原始的土地,比踩着冰冷的水泥要踏实多了。堆积着的黝黑的铁块,它们尚未经历过烈火重锤,零星散落着铁屑,孤独而冰凉地躺在那里。我看似瘦小的外公,抡着巨大的铁锤,“当——当——当”我沉默的外公,和他的铁锤一起在这个狭小黑暗的铺子里歌唱着。
我敬畏的老人,如他的铁一样坚强。他会在晨光熹微的时候,踏着露水闪烁的光辉,穿过山林,去往他的铁匠铺。他会在没有月光的夜,饮着寒风,行走在黑暗中。崎岖的路上,他经历了什么,他从来不说,直到有一次,去拍X光,胸片告诉我们,有几根肋骨,曾经的伤痕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愈合了!
小屋破败了,外公老了,他却不曾放弃,依旧在他的小屋中歌唱。红砖的小房子硌在一幢幢漂亮的磁砖房中。陈旧的红砖,手轻轻一抠,便簌簌地往下落红色的粉末,如同铁锈一般。
铁锈了。
回家看看,四处都有外公跳动的心。外公的菜刀,外公的烤火架,外公的晾衣架……甚至有用了几十年的旧物,还仍旧称手……
外公,把自己铸成了一块有着厚重锋芒的铁。
现今,怕是少有人能把自己藏在那小屋之中,一日又一日地敲打着自己。
俗世中有多少铁匠铺淹没的尘埃之中。
记得外国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在修筑教堂时,有人觉得花费了太长的时间,高迪却说:“我是在为上帝工作。”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为自己的信仰付出,当高迪离开人世,教堂未完工,而今日,那幢美丽的教堂,成为了巴塞罗那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想,外公亦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的。
他不善言谈,不会慈祥地给我讲述那些动人的民间传说,或是滔滔地论述历史的过往。他有时甚至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也许是他的耳边永远回响着铁匠铺中的歌,尘世俗言便被掩去了。
还记得他去买铁材时,用他那粗黑得如同树皮一样的大手,轻轻敲打着,抚摸着。那是我少有的听见外公的私语,那般亲切而虔诚,仿佛是在与一位多年的老友交谈,说着别人听不懂的悄悄话……
我曾走近那炉火,火光映红了我的脸,灼热的温度让我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嘶嘶地吐着舌头的炉火,像是一个调皮的少年。
我曾试着去拎起外公的铁锤,两手握着早已溜光的柄,咬咬牙,铁锤微微动了一下,落在铁匠铺的土地上,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响,像极了老人的叹息。
我坐在铁匠铺惟一的一把小板凳上,板凳只有三条腿,放在坑坑洼洼的泥土上,摇摇晃晃。看着外公在那儿凝视着发红的铁块。闪烁着暗红的铁块,仿佛有血有肉一样。
外公的大锤落在铁块上,“铛——”火星溅开,蹿上他的裤角,眨了一下眼,不见了。外公绷着脸,像是在举行一个圣洁的仪式,火光在他的脸上闪烁,勾勒出岁月的刻痕,坚毅,勇敢。
我在每一个无眠的寒夜想起外公,想起他炙热又冰冷的铁块,耳边回响起那铛铛的歌唱声……
一杯温酒,一段过往。
外公的这一杯,浓烈灼人。
【篇四:痛苦也美丽】
我是一颗沙粒,随风在大地中飘行,时间的浪潮轻轻拍打着我的身体,我从这到那,漂流无痕。
我遇到过一只鸟儿,他扇动着宽阔的翅膀,美丽无比。他的羽毛飘飞在空中,带起了我。我轻轻地靠在他的背上,那有一种热,可以在瞬间融化我的全身。风告诉我:“他从来不鸣。”
我爬去看他的喙,美丽的弧线冲开空气的阻碍,他的喙近乎完美。我问他:“你要去哪?他回答我:“去我该鸣叫的地方。”我把脸贴近他的喙,同样的热度,可以将空气灼烧。
我看到他停在树枝上,夕阳映照在他身上,镶上一层橘黄 色。他腾飞而起,带起了树杆在身后风中不住摇曳,他直射而出,喙如利刃般划开空气的干裂,那双美丽的翅膀却紧闭着。最后,我看到他冲向了一簇荆棘,他的身体瞬间被荆棘紧紧包围,有一股红色的液体在每个破口处汹涌而出,染红他那身美丽的羽毛,那是一种热度,燃烧了投洒在荆棘上的夕阳。这时,他美丽的喙缓缓开启,从那里,迸发出一种绝美的音乐,在空旷的山谷上里,震响苍穹。
风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说:“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风说:“他很痛苦。”
我说:“但他很美丽!”
风带我继续前行,我飞过田野、山坳,偶尔在小溪旁歇歇脚,我行,我随,风起,我舞。
我听到山上有歌声,低沉雄浑,他们唱着:“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我看到他们衣粗衣,背干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间,一行行水从他们的眼里流出来,他们的声音渐渐嘶哑。最后他们扯着嗓子,风里夹杂着嗓子被扯破的声音。
“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歌声夹杂在风中,飘走在苍穹。风说:“叔齐、伯夷采薇,身心俱疲。”
第二天,我看到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滑落,晨曦的微光照在伯夷、叔齐毫无生气的脸上,他们的脸上,依旧挂着两行水。
鸟儿依旧停在树梢上,叫着,树叶飒飒地响,滴落了一地的露珠。
我说:“真美!”
风说:“却以弃尸山野为代价。”
我飘过,随风漂泊。秋近了,叶片枯黄了脸。风呼呼地吹着口哨,叶片飘零,在空中旋转着起舞,静静地融入大地,无声无息。
我说:“零落成泥碾做尘。”
风不语。
我对风说:“把我放下吧!”
我呆在同伴中,落叶在我们身边滋滋融入大地,那是一个痛苦的融合过程。
我想起了荆棘鸟的最后鸣唱,凄婉绝美!
有一只河蚌,问我们:“你们谁愿意与我走?”
我看到了同伴们在摇头。
我对他说:“我去。”
“你可知道会痛入骨髓,苦不堪言。”
“我知道,但我更需要痛苦过后的美丽。”
我跳进河蚌,阳光投洒在我小小的脸上。
【篇五:公车上书】
时代的车轮行驶到1895年,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大清帝国的大厦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等列强的坚船利炮就已经动摇了他的根基。
现在,一直对他有着觊觎之心的邻邦——日本,又开始毫不客气地在他肥大却臃肿的躯体上动起了刀子——割地、赔款!
正在京城参加进士应试的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获悉消息后,自动聚集在一间小小的客栈里。昏黄的油灯下,映照着一张张充满着热血的年轻人的脸。
“南海先生,你看怎么办?”
“南海先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江山沦落敌手,让我们的同胞成为倭寇的子民!”
“南海先生,我们都听你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被称为南海先生的康有为把一份有关日本明治政府*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手抄报重重地甩在案上。但究竟怎么做,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此时的康有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来京城参考进士的举人,既无权,又无势,“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所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但是,仅凭热血就能改变现实,就能挽狂澜于既倒?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江山不复在,我辈徒奈何!
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开始啜泣。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但一干举人的目光还是聚焦到了康有为身上。
良久,康有为发话了:
对我们文人而言,现在的选择只有一条路!
“哪一条?”
“说来听听!”
众人似乎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大家明早各自回乡,分头行动,发动天下读书人,来个“公车上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强国,我不相信,光绪帝会不为所动,大清的江山毕竟是他的!
对,有道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那上书些什么内容呢?
在大家的追问下,康有为娓娓道来,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上书,只是怀疑这些信有没有到达光绪帝的手上。
“下诏,鼓天下志气!”
“对头!”
“迁都,定天下之本!”
“有道理!”
“练兵,强天下之事!”
“早该如此!”
“变法,成天下之治!”
“说到点子上去了!”
康有为侃侃而谈,众举人由悲转喜,由愤怒转向平和,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关键是要我们的光绪帝能听见我们的呼声,探求富国之法、养民之法、教民之法,黎民才能幸福,江山方能永固。
举人们完全被康有为的一番演讲吸引了,第二天一早就各自奔赴自己的家乡。
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正史是这样记载的: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把大清厚重的历史帷幕撕开了一个豁口,直接导致了三年后由光绪帝首肯,由康有为主导的戊戌变法的发生。
但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103天后,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成为了祭品。
直到16年后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公车上书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历史却永远记下了这个名字。
【篇六: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篇七:父亲,我读你】
十月份的最后一周、十一月份的第一、二周,我从电 话里读您,读您的声音,读您的语气。
您的声音,低弱,到后来软而无力,模糊不清。您的语气,伤感,到后来悲而无声,充满凄凉。
这是以往我不曾感受到的。
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自己,很少提到您以往总是先提的母亲。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很累,便秘胃痛腹胀上吐下泻,吃不下饭。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人老如机器,久了就散架。每一次同您通话,您总是说您爱看的电视也不想看了。
可最后一次通话,您竟然清晰完整地告诉我,让我不要回来看望您,您的病弟弟能有把握治好。
父亲,您一向是坚强的,再大的人生磨难也没能把您击垮;父亲,您护理母亲很长一段时间,总不言累。可到病痛关头,您变得那么脆弱,您禁不住感叹“累”。在我看来,除了护理累,还有身体累,还有心累。
父亲,您确实太累了。在您最需要我的时候,您依然考虑的是我们远途而来,开车不安全,工作受影响。父亲,您确实太累了。您在照顾母亲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勤俭节约,完成您的人生的最后计划,存钱安排您和母亲的后事,不让子女掏一分钱。父亲,您确实太累了。病痛让您输液,一连就是九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还伴有难喝的中药。可是病情还是不见大的好转。接着还是输液。
十一月份的第二周星期五11点,我和妻子夜以继日地赶到了古蔺中医院。
病床前,我含泪读您。读您的面容,读您的话语,读您的脉搏,读您的呼吸。
两月不见,您竟瘦成了如此模样:双眼落眶,颧骨凸出,两颊无肉。
您还能说出我与妻子的名字,声音微弱,不甚清晰(没戴假牙,让您说话更显艰难),脸上流露出平静而满足的神情。
您还能知道让我关门关窗(因为不时有人探望,进进出出)。您还能说出喝水,喝蜂糖水。您还能同最疼爱的孙女龚宇视频通话。
这与早上无法说话的情况相比,显然是好了许多。或许是我们的到来,让您心里稍感安慰,有了说话的*。
监测仪显示您的脉搏、心率和血压。我握着您的左手,感觉到您的脉动。
您吸着氧,嘴始终张着。吸氧管插入鼻孔,有些不舒服,您不时要用手挪一挪;您嘴唇清紫,我们只好随时用棉签沾水润润。
您不时地掀衣掀被盖。不知是热,还是心里烦躁?
就在输第二组液体时,您突然咬住双唇,三次发出挣扎的声音。随后便没有呼吸。
弟弟让我叫医生,按胸、启搏……,无用。您最后没有了气息。
我知道,先没呼吸,再断气,这是最痛苦的。
父亲啊,您想熬过最后一关,您想等来所有儿孙,或许您还想对我们交待什么,但最终没能挺住。
父亲啊,您太累了,您的生命已经到了无比衰竭的状态。
父亲,您没有合上眼,大概还焦虑着右股骨胫碎裂瘫倒在床的母亲。尽管我们向您说明了母亲安稳的情况,可是您还是不放心;尽管我们向您保证要好好服侍母亲,可是您还是不放心。是啊,儿女再好,哪有您随时在母亲身边贴心照料好呢?
此时,我的心好痛。我和弟弟含泪合上您的眼,在心里默默发誓:父亲,您安心走吧,我们四姊妹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灵堂前,夜深人静。我默默读您,一遍又一遍。读您的遗像,读遗像中的您。
遗像是您的身份照,可我读出了多样的您:
充满苦楚的您——
小时父母早亡,妹被日本兵挑刺而死。可怜的您,只好随叔婶生活,初中尚未毕业,便当了兵,过起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文 革时期,被造反派批斗,下生产队劳 改。
细雨中上山打柴,风雪中上摩尼背猪卖;
垒土造屋,每月都步行几十里山路下马蹄背米油。
艰难的岁月,一个人的工资,苦苦撑起了一个多子多女(连同夭折的,我们共六姊妹)的家。
退休后,又照料孙辈一个又一个
充满笑意的您
两个大学生,三姊妹有工作(大姐靠您而代课,后因小孩拖累而放弃),儿孙满堂。
您曾育三代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们惦记您,常来拜望您;领导肯定您,家长夸赞您。
有些生气的您
病人住进您的家,您气;病人死在您的家,您气;母亲因他人考虑不周而跌倒骨折,您更气
您已经枯瘦无力,可为了拉起母亲,您拼尽全力,耗尽元气……这一切让您气上加气。
父亲,我梦中读您,瑞气之中,您步入了天堂。我听不到您的言语,但能看懂的表情:您似乎说,可以轻松一下,回故地南昌一趟了。您表示:安葬在白沙好,与学校永存!您用眼光看着人间,我知道其中用意:要我们照顾好母亲!!
【篇八:戒骄躁】
岁值壬辰,商序归朏。江归汪洋,雁走衡阳。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吾独一人,见花落山空,夜深月明。仰畅九天之来息,恍恍然听袂襟飘飘起以八荒轻;扶凭崇碣之摧雪,昧昧乎见蓬莱渺渺移而三山近。烟花几醉,不胜嗟嘘。悲蒲仲之离落,叹天道之轮常。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遥望金沙延潮,惊涛拍尽,多少英雄;鸿影断日,夕阳西下,依旧青山。
夫青山无欲,坐看流水落花;夕阳有容,笑谈潮落潮升。怀从容于天地正如白发渔樵于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恍然兮水凝玉;静赏春风熳然兮絮成雪。不求世间荣华皆至此,但求一杯浊酒喜相逢。说及兴时,气宇轩昂,心激神荡,江水翻动,大有披盔戴甲,征战沙场,以身报国之势;谈及凄处,以手扶膺,披头散发,水漫脚踝,一番远离*,归隐山林,恣情山水之景。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戒骄躁于尘世正如游子行于世间,惯看名川浩浩兮浪化虎;远眺山岳巍巍兮峰作鹰。不求一帆风顺为前路,但求鱼传尺素报家书。读至欣时,漫卷诗书,舞之蹈之,蓬头垢面尤不自知;读至悲处,涕泣连连,席地而坐,放声哭号不顾他人。此乃真性情也。于是乃知欲戒骄须先读尽世间书;欲戒躁须先行遍天下路。然后才知从容。
昔秦皇汉武,尚且自傲;唐宗宋祖,难有心安。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正是前之古人,但觉骄躁之利害;后之来者,止于从容而难求。舟回飞羽,但觉风毣毣而过,从容且几许;草木葰楙,不知雨淅淅而落,骄躁者何如?况弘舸连舳,巨舰接舻,不从容何以渡江海;栾华浮柱,榧木成几,不从容何以为栋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既知从容之艰难,而骄躁之易染,不由挥泪涕泣,不知所言,然吾心亦如薏米,知污泥以静置,觉妖水而轻濯,亦存其自风矣。遥想靖节先生躬耕于南亩,委身于彭泽。日日弄菊东篱下,夕夕候鸟西山隐。常倚南窗而寄傲,间耘北埔以容膝。短褐穿结,唯杜康可解困。箪瓢屡空,纵毛锥能忘忧。已而瞻顾环宇,归去还来,临水赋诗,登皋舒啸。望庐山之隽永,赤足漫至。叹帝乡之远期,白衣难登!是故罹乎富贵,邈乎小吏,耕乎五柳,醉乎客家。其非从容乎?
呜呼!行将枯槁之身,自诩老朽之心。列叙时人,以舒己怀,故世殊事异,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篇九: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
有人说,成功要靠机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人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机遇和执着,就会有创造、有成功呢?
一种人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一直在努力,那么创造离我们将不再遥远;反对者说,没有机遇你一辈子努力也出不了头,这就好比姜太公钓鱼。
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不懈的努力造就了成功?这两者一时反而成了矛盾的统一体,成了纠缠不清的谜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振宁先生相信大家都很熟,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创造与成功的典范。恰恰在不久,他参加了浙江大学的百年校庆,而记者也恰恰问了他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人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杨振宁先生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机遇,第二要了解你从事的事业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记者又问杨振宁先生,“你是不是总是成功,而没有失败过?”
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的。我失败过,而且败得很惨。我在美国读过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实验物理。但是,我天生动手能力差,我搞的实验失败了。当我充分认识了自己后我转而搞理论物理的研究,后来我成功了。”
从杨振宁先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杨振宁先生的成功也正在于他说的那三点:一是机遇,二是智慧,三是努力。
试想,如果杨振宁先生没有客观地认识自己,而是一味地蛮干,一味地投入于实验物理也许直至今天他还一无所获。
同样,法国科学家别涅迪克要不是细心地留意实验中一只烧杯掉到地上,没被摔碎的现象,没把他看到一辆客车发生车祸,车窗上的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司机和乘客那篇报道,加以联系,深入研究,他能发明出新型材料制成的挡风玻璃吗?不能。
成事在天,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得等待上天的降临机遇;说到努力,我们就只管强调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巧,需要动脑,需要智慧,如果不发挥自己的智慧,则努力只能是蛮干,那就会南辕北辙,越努力,离机遇越远,离成功越远,而离失败可能是越近。因为它背离了真理和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说,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
【篇十:那些年】
那一次又一次的微不足道,在我的心里系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题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就这么过了,一次又一次,那些心灵的触动,便拼出了那些年的青春年华。
脑海里的记忆册不停的翻着,目标锁定在了一个片段,那是我十岁,你刚满三十六。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特别白。那雪花儿在空中打着旋儿,慢慢地飞向大地的怀抱,落到了它们的同胞身上。并又为这冬日天了一份洁白。站在窗内的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于是吵着要玩雪。你看了我一眼,走了。我便哇哇的大哭起来,一小时候,你进来了。拉着我就往雪地里跑,我便跟着你来到了一个地方。远远的,我看到了一点儿*。那*近了,又近了,终于,你带着我到了一个用一大片*胶纸围住的属于我们两个人的雪地。那一次,我玩得好开心。后来你累了,便走到旁处休息。我仿佛在那洁白中看到了一点儿猩红。在那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走近一看,是血,是你的脚上流下的血,在那一大片白雪和那点猩红面前,我的眼已朦胧。走到你身旁,问你:“疼吗,爸?”你的眼底闪过一丝痛苦,却又马上被掩盖,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皱纹的笑:“没事儿,闺女,玩去吧!”我点了点头,转过身,发现脸上有两行热热的液体滴在了雪地上。将雪融化,同时,也将我的心融化了。
我爸爸的脚印红了,女儿的心化了。那一点儿猩红,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爸爸,我会始终记得一个道理:爱,即付出。
又是一个场景,那年我十二,如花的年龄,如水的岁月,初二的日子似乎过得总是那么快,忙着准备进初三的分班考试,忙着同学间相互的送礼,忙着写着这样或那样的考试卷,更忙着填写着各种可爱的漂亮的调皮的忧愁的同学录。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不同的是那是我的生日。“晚上应该会有很多星星吧!”我想着,却仍是一动不动地趴在窗台上发呆,因为我知道没人知道我的生日。更别提祝福了。倒不如一个人享受这明媚的阳光,接受着“上帝”的洗礼。然后亲自“葬送”这新一岁的开始。回教室上课。终于是一个有着美丽星空的夜晚。回寝室的路上,我对着星空许愿,睁开眼,我看到了一个真正令人震撼的灯火阑珊。那便是同学们为我准备的真正充满祝福的生日晚会。那晚,有个同学指着那颗最亮的北极星对我说,“星儿,生日快乐。你要记着,总有一天,你会像它一样拥有你的闪耀舞台。”
朋友的祝福来了,我的心儿便暖了,远方的朋友啊,你的祝福我收到了,放心,我会永远保持那种积极进取直到成为那颗最美的星。
仍有一个情节,那时我十三,正在中考的边缘奋斗着,想来一个一鸣惊人,那是个艳阳天,坐公车去华容县城买资料。那车窗偏偏坏了,坐在窗边的我冷的直打哆嗦,于是,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将他的伞挡在了窗边,我那时感动得一塌糊涂,说:“叔叔,谢谢你,你人真好!”他却没有反应,只是坐着目视前方,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车停了,他下车前说了一句话:“小孩儿,一个人坐车要谨慎,别乱搭理陌生人,人心隔肚皮啊!”于是下了车,没有把伞拿走,独自走进了风雨中。我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在雨雾中消失。
陌生人的雨伞忘了,我的心却震撼了。那临行前的一番金玉良言,陌生人,谢谢你!你的忠言我记住了,以后的路上,我会时刻带着警觉,不忘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却也会懂得人间处处有温情。
那些年,那些事,在我的脑海里主写下一篇又一篇新的却并不华丽的记忆册。
我不想用那么多华丽的词藻,亦不想用多么微妙的手法,只想用自己的真心写下自己的心事。现在的我,偶尔站在窗边,会突然想到,我懂了,我真的长大了,踏着那些殷实的步子,那些事儿,都过去了,却留下了永恒的烙印,在我心里!
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文档大全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全国2018年高考试题答案、成绩、分数线专题》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以下专题进行信息查询。
2018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专题
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
2018年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