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副标题: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2022-02-26 16:19: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文档大全网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篇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A项石栈(zhàn);B项幽咽(yè)、商贾(gǔ);C项孝悌(tì)、谄媚(chǎn))

  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4、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匪,通“非”,不是。

  6、A。A项“愁”的意思是“为……发愁”,属为动用法;B项“凋”的意思是“使……凋谢(失色)”,C项“转”的意思是“使……滚动”,D项“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属使动用法。

  7、B。每次的作用应不尽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表现了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这样一唱三叹,“蜀道之难”也就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了。

  8、C(因为:因此写了)

  9、A.……的样子(形容词词尾)B.在(介词)/比(介词)C.这(代词)/正确的(形容词)D.她,代指琵琶女(代词)/无义(助词,表示时间持续的状态)

  10、B例句: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A.无乃过尔与(宾语前置)B.静女其姝,于城隅俟我(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C.蚓无利爪牙(定语后置)D.灭六国者,六国也(判断句)

  11、C(诗人之前并不认识琵琶女)

  12、(1)元和十年,我被贬职到九江郡当司马。

  (2)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当老婆。

  (3)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

  13(1)修辞方法:对偶(1分)。“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分)。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1分)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1分)。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城外的荒凉,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1分)。(提示:列举出所写的景,指出它们的特点,并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景抒发了什么情)

  14.(6分,每空1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2)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4)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15.【信息整合】(5分)CD(C.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科学方法”。)

  [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

  16.【思路分析】(3分)B(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通过“历史依据”作判断。)

  17.(4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4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3分,“不需要科学依据”1分。]

  18.【内容分析】(4分)①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②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当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却没有看到(2分)。

  (2)她想在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梦幻却没有找到(2分)。

  20、(5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E。

  答案:构思(结构)上,“蓝窗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紧紧围绕“蓝窗帘”展开(2分)。内容上,“蓝窗帘”象征女主人公对平和、宁静、温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说是在文中和“绿窗帘”形成一种对照或变化,衬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给2分))

  21、(5分)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答案:(1)我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的构思(结尾)讲究含蓄,小说的主题避免直白,但小说的最后一段却以作者的议论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说主题,读者没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间。(5分)

  (2)我不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结构讲究完整性,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未丰满,小说主题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5分)

  (答“认同”或“不认同”可得1分;如能从小说构思、结构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从小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从两方面结合说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22.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或“研究橡胶是他现在从事的全新的学科”),为了美国的发展(或“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4分,每点2分)

  23.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4.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本举例分析3分,语言1分。

  示例:我认为他精神确实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业,生活异常单调,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日,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却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牺牲了他一个人的爱情和游戏,但却给全人类带来福音,这是更有意义的事。

  25.【参考示例: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曹雪芹的梦中泪(6分,一句3分。)】

  26.【语段压缩】(6分)①旅行费用相宜;②身体符合条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设施便利。[6分。答对两点2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四点满分;只答一点不得分。]

【篇二】

  1.D(A.渐jiān。B.熨yù。C.扼è。)

  2.A(购:重金征求。)

  3.D(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副词,表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

  4.B(A.反,通“返”。C.倍,通“背”。D.厌,通“餍”。)

  5.A(①⑤省略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

  6.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7.D(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8.C(大多数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的,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9.D(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子女。)

  10.A(A.介词,趁机。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介词,到/介词,对。D.动词,以为/介词,用。)

  11.C(①索要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有才智的表现。④“仁义”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有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⑥左右人不了解冯谖。)

  12.C(“大家都争着要去”,原文无此意。)

  13.(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kuì):昏乱。]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

  14.(1)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2)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这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喜爱之情。

  15.(1)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耻下问(2)春蚕到死丝方尽醉翁之意不在酒(3)衔远山大礼不辞小让

  16.(1)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

  (2)(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

  17.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所以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18.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同时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作者对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文人骨气的赞颂之情。

  19.“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如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条件艰苦却坚持创作人类精神食粮的季羡林、钱钟书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爆发出的吼声的田汉们;田边认真工作、努力科研的袁隆平们;用自己的歌声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和希望的丛飞们;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40年的“大脚医生”王万青们;烤羊肉串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阿里木们;那些无名的农民工们;那些为了国家荣誉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儿时的梦想而十年如一日训练的运动员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20.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21.(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日的记忆里,今天竟已枯黄。时间飞逝,大雁去了又回来,却不见你的影子,我三千丈愁思对谁诉说!人憔悴,帘悠闲。

  22.(示例)轻微的风呵,欢快些吧,只有你迅速地吹绿了大地。

  漂荡的船呵,乐观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载了归思。(仿写的时候一要把握住拟人修辞,二要注意句式特点,三是仿写内容要贴切生动。)

  23.思路点拨:写赞颂老师的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质和特点。再次,要选好记叙的角度,只有选好记叙的角度,才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发。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以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要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你的老师的个性

  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象,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鲜明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5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