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抒发了|柳永的诗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

副标题:柳永的诗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

时间:2022-03-18 06:10: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欢迎阅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赏析】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柳永不是直接写美人望穿秋水,而是以男子想象的方式写出,这种从对方着手来写自己思念的手法,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这样使得情感更加曲折动人。词人淹留他乡,深深思念着家乡,却归家无望,不忍登高临远,其实已经在止不住远眺。“想佳人,妆楼颙望”,那闺中之人想必也在遥望,盼望游子早日归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可是词人不能回去,闺中人必然几次因为看到归舟而兴奋不已,几次又是因为认错而失望到极点。


  这几句本来是想象,词人却细化到“误识归舟”这一动作,化虚为实,仿佛真有其事;结尾处“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作者倚栏杆已是事实,却从对方设想,化实为虚,这一虚一实的场景铺设使情感表达得如此曲折多变,令人回味无穷。


  扩展阅读:柳永的人物评价


  黄裳: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张端义:①自宣政间,周美成、柳耆卿辈出,自制乐章。②项平斋所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扣其所云,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晁无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苏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柳奢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陈振孙:其(柳永)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叶梦得: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陈师道:(柳永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严有翼:(柳永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②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周济: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陈廷焯: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宋翔凤: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


  郑文焯:(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刘永济: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为此辈所喜闻乐道者,故其所作,传布极为广泛。


  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吴熊和:在北宋重声乐的时代气氛中,光靠歌词是难以传之遐迩、雅俗共赏的。(柳永词)是得力于新声,即大量新兴曲调的。


柳永的诗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0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