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弟子规》全文朗读-《弟子规》——藏在弟子规背后的故事

副标题:《弟子规》——藏在弟子规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7-18 07:1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是《*规》这本书!那您清楚藏在*规背后的故事吗,下面就跟随©文档大全网一起来看看。欢迎阅读!





  1书籍背景


  《*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从《训蒙文》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李毓秀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启蒙用的。“蒙”就是蒙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启蒙。而,李毓秀这个最初的想法,也在当时清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成功。当时的清政府将《训蒙文》列为孩子启蒙必学书籍。就像我们今天在学校必须要学习语文数学一样。后来,到了清乾隆36年左右。当时有一位名为贾存仁的秀才,在读过《训蒙文》后,发现这本书不应该仅仅作为孩子的启蒙教材来用。这本书太好了,书中这些浅显而朴实的道理,尽管所有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的却根本没有。孩子的影响力太有限了,与其期盼下一代能够成才,不如让这一代的成年人成长起来。只有当成年人都懂得了书中的知识,那么社会将会多么美好啊。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贾存仁将这本书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规》。“*”一词范围就广了。不仅指孩子,还包括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当时的读书人,都是儒家思想的拥护者.而,当时的读书人也都称自己为孔圣人的*)


  这样一改,这本书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本书不再仅仅是李毓秀的作品。他还代表了儒家孔圣人的教诲和劝诫。天下读书人,只要自己认为是孔圣*的,就必须要学习这本书。显然,贾存仁这是再借孔子的名头说事儿。不过显然,他做得很成功。《*规》这本书自从改了名字后,在当时的清王朝彻底的推广开来。受到了天下人人学子的强烈追捧。可是,到了清朝末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兴起。慈禧太后一意孤行,放弃了儒释道传统文化,并强制当时的学校废除《*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改为学习西方数理化和所谓科学。后来又经新文化运动和连年征战,加之*的推动。致使这些传统文化彻底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2书籍介绍


  《*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写了113件事情。全文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用钱文忠的话说,《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规》两者功能互补。《*规》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3为什么要学习《*规》?


  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反应,现在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我们小时候怎么怎么样?家长这种近似于埋怨的的语言,透露出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现实。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现状。如何改变?这不仅需要父母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们改变,还需要我们借鉴先人们的智慧,让孩子们自我发现自身的问题。而,让孩子们学习《*规》,随着时间的变化,孩子们会慢慢的受到书中内容的影响而发生根本的改变,直至将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习惯。这种改变不同于棍棒似的强制影响,这种改变是孩子自然形成的。久而久之,这种改变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直至伴随孩子的一生。


  4如何学习《*规》?


  我们的先人们告诉我们,学习*规就要反复的诵读。我非常赞同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学习,带着孩子逐字逐句的对这本书解释一遍,然后规定时间诵读《*规》。中间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思想为孩子讲解,家长朋友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得到正确的答案,再为孩子讲解。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不仅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同时可以共同学习和接受这本书中的知识。然后,家长朋友们可以建议孩子们早上起来和晚上睡觉前,就拿着书读。时间一长,这本书自然就背过了。根本不需要*自己背诵。


  


《弟 子规》——藏在弟 子规背后的故事.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2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