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5篇

时间:2022-07-23 02:4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

  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⑶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讨论并归纳:“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这里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①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目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②要适时追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三、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自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

  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品读语文精练、准确的语言;学习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感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用人民大会堂里的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入。

  2、介绍写作背景。

  3、范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4、读准下列词语

  莽莽 妖娆 折腰 红装素裹 稍逊 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

  5、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请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片的内容。

  二、质疑赏析

  (一)赏析文段一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开头三小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写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诗人“望”到了哪些景观?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

  ③请你简单概括一下作者描绘意境的特点,且用课文中的一小句来概括祖国河山的特点。

  (二)赏析文段二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诗人是如何评价这五位历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义?

  ④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指导

  1、齐读

  2、教师点评

  3、听配乐朗读

  4、个人朗读,学生点评

  5、齐读

  四、巩固迁移

  1、小结

  2、学生自由朗读,进行背诵。

  3、布置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积累写雪的诗句

  ③《导学导练》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4.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 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g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一)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

  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

  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 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六、拓展延伸: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9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