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导语:】本篇文章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欢迎大家查阅。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1.(1)蜡(2)裹(3)娆(4)逊2.(1)宋题目词牌名北方的雪景历代的英雄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文采(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1)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概。(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5)含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雪里行军情更迫雪中行军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和雄壮军威6.风卷红旗过大关实7.略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雨说
1.(1)圃(2)锢(3)嚷(4)蓑(5)膏(6)褓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3.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6.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姿态,显示着饱满的力量,尽情地闪耀着独立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光芒。7.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姿态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诗人在歌颂争取自我解放的抗争者的同时,还向人们揭示了抗争者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更加衬托出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8.示例:一个成长着的孩子的象征。一个摆脱父母专横过分的爱、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命规划、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象征。(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饱受历史惨重折磨的人们,奋力抗争,去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象征。)9.略10.(1)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2)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鱼塘里鱼儿欢快地跳跃,小溪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流水潺潺)。
3星星变奏曲
1.(1)柔(2)烁(3)胧(4)寞(5)颤(6)僵2.凝望安慰疲倦3.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七八个星天外。4.略5.实际上要表现的是诗人对早晨的热恋与眷念。6.暗喻人生的早晨———青春年华。7.几多遗憾,几多哀怨。8.一是将诗人对早晨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二是将诗人那种在责怪与懊丧之后的顿悟寄寓其中:青春犹如早晨一去不复返,我们无须埋怨,更无须责怪,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只有积极去努力、去奋斗,创造出千百种的美丽,才能无悔于这个甜美的早晨。否则,青春易逝,何处再去寻找她的踪影?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懊悔。9.“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舒婷、梁小斌、北岛、顾城、田晓青等。
4外国诗两首
1.(1)晕(2)逝(3)栖(4)嚷(5)撒(6)浸2.(1)英国济慈乐音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2)俄罗斯叶赛宁图画音乐梦境3.略(言之有理即可。)4.自由。5.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闲快乐,不管是朝霞抑或是晚霞,都是他们歌唱的对象,甚至连生的艰辛、死的虚无也与他们无缘。6.海鸥是作者思想观念的象征,也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7.回环复沓,反复吟唱,更增加诗歌的韵律感,令人回肠荡气。同时,也强化了诗歌所创造的特定的情境。8.略9.略
单元复习
1.宰畅颤惮2.(1)妆—装(2)慢—漫(3)RR—胧胧(4)彩—采(5)孙—逊(6)班—斑3.A4.C去掉“通过”或去掉“使”。5.(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人有悲欢离合(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略6.示例:(1)一条小河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2)一只雄鹰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3)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合理即可。)7.强调竹的志向专一与执著。8.新颖别致,给人以无限的历史遐想。句子:穿好一袭墨衣/去郑板桥画里9.显得更直接、亲切,有利于更好地抒发感情。10.松、梅。11.自然美景12.(1)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果实的丰硕和色彩的热烈;化静为动,准确地表现了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果实在枝叶间闪现的情态。(2)一方面表现火车行驶之快,另一方面表现雪野范围之广。13.人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脸上荡漾甜蜜的微笑,心中充满青春的活力。14.略15.略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1.咽搁淘费2.(1)悔诲(2)密秘(3)睹赌3.A4.C
5.示例:引用林肯的话,以类比的方式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引用苏轼的文句,以突出镭的发现具有的哲学意义和居里夫人短暂的生命历程所具有的永恒的价值。6.比喻。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喻体,形象地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7.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8.BE9.示例:(1)您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2)您是如何帮助孩子读课外书的?(提示:此题应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师提问可从“做法”上入手,对家长提问可从“态度”上入手。关键是所提的问题要得体,语言要简明。答案不求统一。)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肃鞠躬熄灭朽2.A3.C4.(1)“A市的”移至“一栋”前。(2)“化为”改成“成为”。(3)删去“从”或在“从外表上”后面加“看”。5.①坚忍顽强;②奉献牺牲;③忍受寂寞。6.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7.示例:想。只有像腊梅那样,经过风雪和严寒的磨砺与锻炼,人生才会完美。/不想。因为做腊梅太辛苦、太寂寞,有时不被人们所理解。8.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腊梅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写我们的人生。9.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10.略
7傅雷家书两则
1.慰谀丧谦卑2.略3.A4.示例:没有泥土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海洋的博大5.以此来说明傅雷做事、为人很严肃,也很认真。6.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知道自己不善于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7.一方面说明傅雷虚怀若谷的高尚品质,一方面谦虚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称赞。8.①不轻易笑,有幽默感,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父;②对朋友一片至诚,但满头棱角,脾气急躁;③固而不执,有时很随和,能从谏如流;④做事、为人很严肃认真。9.略10.略
8致女儿的信
1.略2.B3.(1)删去“因为”。(2)“如果”改为“即使”。(3)“只有”改为“只要”。4.示例:在春天,滋长的,不只是小草,还有我们的理想。5.因为刷卡吃饭意味着不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不能尽情享受母爱。6.饱含母爱的“真味与厚味”。7.写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能更好地让人体会到母亲摆出的爱的盛宴的具体含义。8.“忐忑”、“大惊失色”、“绝望至极”、“得意”等。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把一个十分在意儿子口味、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十分感人。9.“我”认为要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大四学生”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我的朋友”为母爱所感动。谈个人感受时,除谈到要“享受母爱,珍惜母爱,为母爱所感动”这一层面外,要能谈到应该“回报母爱”这个层面。10.略
单元复习
1.睿蕴抚悯2.C3.(1)天涯若比邻(2)劝君更尽一杯酒(3)不畏浮云遮望眼(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4.(1)“浓烈”改为“淡雅”或“素淡”等。(2)“因为主要是”改为“主要是因为”。(3)“秋季的杭州”改为“杭州的秋季”。5.(1)略(只要紧扣“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关键词并富有文采即可。)(2)示例:①无臂青年您是如何战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取得学术上的成就的?②援藏教师您是如何理解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的?③民警面对凶徒您为什么能这么英勇顽强?(提示:采访的问题应该适合采访对象的身份与实际。)6.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28岁时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7.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能支撑人生命的精神。8.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完整。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9.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悟。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10.AC11.C12.C13.(1)我十日前已写过这个题目的赋,有草稿还在,请您另外出题。(2)皇上当面讲了之所以授他官职的原因。14.故事一:御试进士时,晏殊一见试题就说“十日前已作此赋”。故事二:晏殊被皇帝选为东宫官后,告诉皇帝自己不参加宴游的真实原因。表现了晏殊诚实不欺的性格。15.末句中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16.①全诗由春天的景物写起,“春”触发乡思,引动乡愁,吹送归梦,无往不在。②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原本带有伤感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③在诗人笔下,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17.略
9年级上册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