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时间:2022-06-04 00:5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正处在资本造势风口的 " 元宇宙 ",很多人没有分清楚元宇宙与 VR、AR、智能手机、区块链等方面的关系,本文结合自己观察给予一些梳理。

(1)元宇宙概念与 VR 的关系

" 元宇宙 " 是一个很炫目的概念,人们关注当然希望看到它不只是概念,而是看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产业。

严格来说,智能可穿戴设备一直被认为是手机之后的新终端载体,但是无论是智能耳机、智能手表以及 2016 年左右一度非常火的 VR(虚拟现实)眼镜,要么是市场空间相对比较垂直不够有想象力,要么是硬件体验以及应用生态实在差得太远,以至于 VR 本身其实在 2018 年除了有小游戏、直播、室内旅行以及结合全景技术的看房呈现之后,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场景突破。

VR 本身作为一个产业虽然不温不火,但只是蛰伏着等待时机(其实大家可以搜索到一些关于 VR 的垂直自媒体账户实际上这些年还有存活,说明这个产业本身是存在的),其中一部分创业者果断放弃了有时延、内容相对不足的 VR 一体机,而选择更有实操性的智能手机相结合的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逐渐包装成为了 " 元宇宙 "(Metaverse)。

这也是为什么库克不愿意用技术名词 AR 而不是用流行的 " 元宇宙 " 来表达的原因。

之所以产生 " 元宇宙 " 这个概念本身是与西方宗教文化信仰有关的,他们认为宇宙起源于上帝的意念,所谓 " 上帝创世 " 其实是用意念进行活动实体化,在这种宗教的唯心世界观之下很容易把呈现在视网膜之上的信息世界包装成一个精神意义上的 " 宇宙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匪夷所思。

当然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已经习惯使用诸如 " 漫威宇宙 " 之类的词汇,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 "IP 故事集合体 ",这样去理解其实不能不说切中了一些内容层面真相。

 

“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2)主流 AR 产品的使用场景

 

简单来说,这类 AR 产品(也就是目前火爆的 " 元宇宙 " 概念对应的具体产品)就是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算力和应用,直接映射或者投屏到类似谷歌眼镜上。

目前元宇宙落地产品有 Rokid ,字节跳动 90 亿元投资一体机 Pico(目前不知道是否与手机结合),目前进入到元宇宙产业链的玩家实在比较多,但是要想超越 VR 机打开所谓内容和应用层面的 " 多维宇宙 ",AR 产品必须与手机进行结合。

 

“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不妨描述下这样一个场景 :

 

人们把手机和 AR 元宇宙产品的蓝牙进行了连接,或者放置在一个专门的投屏设备之上(充电)后,然后戴上 AR 眼镜,调整好自己的近视度数,对好自己的瞳孔焦距就能在视网膜上看到自己手机上应用,手上那一个红外发射器一样的按钮,可以点击 " 眼睛 " 前看到的应用比如抖音,就可以刷抖音短视频,也可以点击微信选择一个朋友进行聊天进行视频通话等等;也可以返回桌面点击爱奇艺追剧 ......

 

“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总之 AR 巧妙地回避了 VR 所需要的自研算力(尤其使得设备戴在头上非常重),也避免了重新基于一个新的可穿戴设备开放相应的 APP 应用生态,毕竟开发者生态本身是比智能硬件开放更难达到的事情。再加上目前用户既然能够通过 APP 达到较好的体验,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游戏、远程看房、直播等其实手机都可以满足,VR 既没有办法超越手机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没有办法使用很高的市场教育成本来改变主流用户基于手机的媒介接触习惯。

 

 

“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3)AR 作为元宇宙与智能手机的关系

 

手机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加持,是人类历史上使用门槛最低、功能最丰富、商业价值最大、应用生态最成熟的媒介,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其载体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比电脑要大 N 倍。现在说要有什么新的硬件载体能够颠覆手机,看起来的确是有些痴人说梦,不过,以 AR 为主攻方向的元宇宙务实做法是:

" 打不过就拥抱。"

正是这种产品开发和突破的思路也就决定了智能手机本身成为了目前可穿戴 AR 产品的 " 天花板 ";但是由于手机的天花板足够的高,并且 APP 的原生应用体验足够的成熟,AR 产品本身既有足够的 " 噱头 ",有可能弥补一些手机在有形屏幕 2D 呈现的不足,比如在欣赏照片、社交视频以及在玩游戏等场景之下,AR 的映射 " 次生应用 " 的确能够获得更 " 爽 " 的立体呈现效果,这或许是 Facebook 所成为所谓 " 元宇宙 " 先锋的原因,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就会知道其实几年前的 VR 风口也是 Facebook 炒起来的,这是由于 Facebook 的核心业务实际上就是社交关系链之上的 Ins、视频、游戏等,借助于元宇宙对其核心产品线进行整合。

从 Facebook 积极部署来看,不出意外的话,腾讯迟早也会跟进元宇宙领域。

 


(Facebook 对于 VRAR 投资可以看出上文提到,元宇宙概念吸引了 VR 产业一些教训)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以手机为服务器和基础硬件来延伸业务的落地做法,其实是和区块链非常相似的。

大家知道区块链本身是有与目前移动互联网路线完全不同的路径的宏大追求的,其实比特币本身就是一套线上绕开现实货币的虚拟金融的交易系统,主张的是分布式记账以及去中心化方式本身地区能够弥补互联网本身的数据污染和平台垄断化的弊端,但是如果区块链不结合手机应用做的交易市场、用户参与挖掘机制以及各种手机应用构成的社区的话,压根没有办法使得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代币形成充足的流动性,也就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落地;甚至如果不结合相应的手机算力的话,其线上的并发交易笔数也将体验极差而失败。

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元宇宙基本上也把区块链社区对用户参与的奖励和兑换机制也引入进来了,有意思的是,Facebook 本身也区块链 Libra 的积极推动者,其实既然虚拟货币本身是挖美元的墙脚,美联储肯定不会让其成为互联网世界之中的通货的,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区块链虚拟货币的结局,这里扯远了。但 Facebook 考虑区块链能和 AR 眼镜上的游戏等行为结合起来。

 

“元宇宙” VS 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图文)
另外 Roblox Studio 设计沙盒游戏实际上也是可以使用虚拟的 robox 货币供玩家在游戏世界里构建虚拟的现实。

 

戴上 AR 眼镜就是在 " 挖矿 ",以此和玩智能手机进行差异化,这格局确实大了(但是,自 9 月 24 日起,在国内已经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非法,相关挖矿行为已无可行性)!

 

毕竟处在融资和资本市场造势阶段的元宇宙,要想向投资人路演其商业价值,往往会把手上所有牌都压上上放在一个概念里打开投资人的想象空间,从而提升自身的估值。

 

正是基于手机为基础软硬件的模式,AR 或者元宇宙玩家只需要做好手机与智能眼镜的映射投屏(适配)就可以了,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成果和丰富的内容,而不是像过去开发 VR 那样另行搭建生态,成功率更高;与此同时也化解了线上虚拟内容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和云服务支撑方面基础设施,从而成为资本市场让人兴奋的产品创新。

不过手机本身自成一体,人们是否会需要 AR 或者元宇宙的硬件产品带来新体验,还需要得到市场验证,但肯定会在娱乐领域率先爆发。对于阿星这样近视 800 ° 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肯定不是很实用,类似《头号玩家》那样把自己的战场和兴奋点放在虚拟世界里是不是对于人生是更爽,还是更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是交给社会学家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W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