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供大家鉴赏。
玩物,不丧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又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玩物,不丧志
“玩物丧志”用来提醒警告人们不要因玩物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而刘墉认为正是因为玩物,很多人成了行家。对此,人们莫哀一是,议论纷纷。我认为,“玩物丧志”所能鞭策人们在认真研或学习的过程中专心致志,九死不悔。亦能提醒人们玩物,丧志了没。所以我说,玩物,我们不丧志,我们要辨清方向,进而判断丧志与否。
我的偶像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
我的偶像
她,是我六岁那年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是硬"逼"着我将她视为"权威"的"法西斯";她,是陪我度过我学习生涯中的小老师;她,更是我心中真正的偶像!
当别的与我同龄的小孩子在外面玩时,我却被她留在家中做我的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有时甚至是在下课期间;当别的孩子在看着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时,我却被她留在书店读我的枯燥无味的文学名着;当他们在用电脑听歌、玩游戏时,我却只能用它查自己所需的资料。一年又一年,十二年之后,回首看,发现她给我的在用"逼迫"浇灌着的所种的成长之树的上面结满了充满意义的果实。正处于充满叛逆的青春期的自己,可谓"天不怕,地不怕",遇到她。却只能乖乖听话。
虽然她对我的严厉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她对我所做的一切都能让我每次受到她不经意的过分要求时将怒火压下,用感恩取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是我和她"公认"的道理。因此,自我六岁那年起,她便尽力做我的榜样并成为我的偶像。为了达到她的这个"成为妹妹的榜样"的目标,她做到成绩优异、不贪玩、不贪吃、拼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十二年后,她的付出有了回报。瞧!我的每篇叙事作文都离不开她,我最听她的话,我最能体恤她的心,在她面前我才敢说真心话,她取代了我心中的一切明星之类的偶像,成为我学习的榜样。看!我崇拜她的管教有方,崇拜她的聪明机智,崇拜她的活泼开朗、幽默风趣,崇拜她的超强的自制力,崇拜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拜她的伶牙俐齿、善解人意。
在我的偶像的影响下,我学到了也得到了很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责任心、耐心、豪爽、爱心、对待朋友的真心、正直、勇敢和坚强!而今的她在广州深造,虽然不在我的身边了,但我依旧会和以前一样,每天夜晚将那一句"我的偶像是阿姐"刻进每一颗星星里,并让星星告诉她,我对她的崇拜以及她在我心中的偶像的地位和星星存在一样永恒不灭!
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条件。玩物确实可以导致很多人丧失志向,整天浑浑噩噩,进而变成社会渣渣,危害社会,祸及人民。例如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纵使他的父母非常历害出色,但终因教子无方,没有抓住道德的底线,跨过道德法律的沟渠,被困在监狱中。而其所作所为,皆是因“玩物丧志”。但是,他的丧志完完全全是玩物导致吗?结果昭然若揭。是其父母对其的教育与管制不够、不合格、不达标,是其缺乏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十七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远远差于一个正常的、合格的人民。所以他不分黑白、不明事理,没有看清前行的方向,身陷圄囵,无法自拔。所以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条件,丧志是人的自身修为走入歧途的一种表现。
玩物,亦可成为大师。刘墉所言,很多人正是因为玩物而成了行家。我认为,这所讲的成为行家的“玩物者们,他们之所以成为行家,是对所把玩物品的喜爱、执着、坚定不挠、自折不挠的精神。所以,他们玩物,不丧志。就如很多国宝鉴定者们,或是收藏家们,他们肯费苦心的寻找每一件散落在民间的物品,为此,寻山问水,走遍世界。就如韩美林大师,韩美林大师致力于寻找古文字,为此跋山涉水,只为在千万人中与“其”相见。所以,玩物,亦可成为大师。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应谨记“玩物丧志”所传达的精神,用智慧去辨别我们所玩的是否丧志?有“吾日三省言身”的行为与品格。对于嗜好,我们亦应量力而行,在不影响生活的基础上“玩物”。
玩物虽好,但不可丧志。这样,才可在前进的路上,氤氲遍野,踏步生花。
时代变局与传统坚守
优秀作文范例
守住城市的温情
文|张文康
中国进入商品化社会后,物质资料急剧丰富,大城市层出不穷,彰显出蓬勃而又雄劲的活力。一方面,我们的城市设施优良、资源丰富、靓丽清新而富有活力;而另一方面,高楼林立,改头换面的城市,连地名也渐渐被"普罗旺斯""SOHO"们占领,它们缺乏个性、直白浅露而又千城一面。
城市地名洋化成为潮流,既是借开放之东风"另开生面",同时也显示出传统地名及其背后传统文化的落寞。地名陌生化,城中人也陌生化了,城市的温情渐渐消解,物化的现代生活中充斥着资讯焦虑与心绪焦灼。
地名洋化,其因有三:首先作为城市建设主体的政府过于重视城市经济而忽略城市精神文明。城市中名称洋化的同时也就借用其知名度,或可达到吸引资本的功效,或经济可借此推动,政绩自然也有了。再者,作为市民的开发商与普通居民,前者趋利,后者盲信,诸如"SOHO""卡布奇诺"等地名应运而生,既符合商人借此吸引客源的心理,也契合大众"外国的便是的"以及热衷追赶潮流的心态。其三,城建设计者大多着眼于实用,重物质性而轻视精神性,这就导致了承载城市历史情怀、人文气息的故居、民巷化为大厦高楼,传统地名借以栖居的旧所没了,洋名自然借机"上位"。
就短期来看,城市地名洋化不过是名称更替,似无需为"被历史淘汰"的故名惋惜;而长远观之,洋化的地名映射出的是归属感丧失与文化自信的没落,文化的没落必会峥嵘于各种社会弊端之上,直至发展的剧痛隐疾并发,避无可避。守住城市的温情,应守住传统地名地标。
保留传统地名,为青年留住一份乡愁。上世纪70年代,叶圣陶先生泛舟游于故乡甪直镇,经老苏州之宝带桥、黄天荡、金鸡湖与吴淞江,他在日记中感叹蟹簖渔舍也有当年之兴味。改革开放后,苏州开放而经济发展,故时的水道已成为高速公路,而故址仍存、叶公文名仍在。学者肖复兴春行甪直镇,借旧名故址遥想叶公风采。地名若洋化,意味着在城市面貌相似的城市间,回乡时连以故名慰旧怀尚不可得,那么失去归属感的新一代,何处去追寻心灵的栖居,如何"梦魂"归旧所?
保留传统地名,拒绝洋化,也应负担文化自觉、负担文化责任。冯骥才感叹于当今城市建设之乱象,文化迷失之惜,呼吁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城市建设,保留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城市地名作为城市人文历史的纪念,应被铭记、被刻画,不应是简单而无奈地残存个名称。文化先觉方能文化自觉,每个热爱故园、感念先祖留下文化温情的人,都应对城市文化关切,并负有责任,自觉地守护传统的情怀与历史。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与其盲信于外,迷信于一二洋名所带来的效益,不若取下障目的一叶,弯腰拾取城市失落的传统,呵护每一城独有的温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