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黄冈语文中考试题_2021年湖北黄冈中考试题特点

时间:2021-07-28 17:52:5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 导语】©文档大全网从黄冈市教育局了解到,2021年湖北黄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特点已公布,为方便考了解情况,现将试题特点整理如下:
1.png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反映时代文化生活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试题特点

  语文试题以课程标准和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依据,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鲜明体现“生活即语文”的理念,考查科学全面,难易适度。试题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选材注重文化生活,贴近时代

  此次试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反映时代要求,全卷选材突出与时代生活对接,坚持人文关怀和科学意识并重。在基础运用板块精心选择了当前社会热点素材,如: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垃圾分类、精准扶贫、天问一号,以及“国士无双”袁隆平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等知名人物。这些材料,都选自各级党报党刊,是近期社会热点,也是时代精神符号,充满积极能量。既给予学生以各方面启示和精神滋养,又有利于厚植家国情怀和坚定文化自信,体现“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教学理念。

  在现代文阅读板块,选取了表现中国传统“亲情”和当代先进科技“中国空间站”素材。前者讲述的是一个不落窠臼的亲情故事:“我”小时候调皮,父亲管教“我”却因下手重而心疼“我”;后来,父亲用火烫他自己身上的廯症,“我”却无比心疼。此文用简练而传神的语言表达了父子之间年龄、身份、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但相互关爱的亲情不变的主题。……让学生收获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说明文《空间站为何只“飞”400公里高》解释了当前人类建设的空间站只飞400公里高的原因,此文正好呼应了我国航天又一壮举,即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相信学生在考场上读到此文,丝毫不会感到陌生,同时对我国航天事业又多了一份自豪和向往!

  二、试题立足学科素养,重视能力

  试题因材设题,注重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分别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设置试题。在记叙文阅读中,设置了梳理情节、理解语句、把握主旨等题目,分别考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语言品味、主旨领悟等语文能力。《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巧妙设置了“根据全文内容推测,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建设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这个问题,答案就隐藏在文本中,既考查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提炼信息能力,又考查了其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考查全面均衡,难度适中

  总体来说,无论是阅读、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写作,都注重考查的全面、科学和难易适度。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孟子三章》和《史记•高祖本纪》,古诗文阅读采用《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联读。其中,《孟子三章》和《史记•高祖本纪》属于课内外文本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课内教读和诵读文本比较阅读。这两种比较阅读以课内教学内容为基础,串联起课内诵读和课外自学内容,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试题贯彻教育部要求,减少了死记硬背题目,遏制机械刷题和僵化应试现象。名著阅读选择《西游记》和《简•爱》作为考查对象,设计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对名著作出个性化解读。作文设计了两道题,一道是命题作文,一道是材料作文。这一设计首先增强了试题的选择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道作文题源自现代文阅读材料《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既让学生能够放飞想象,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又有效防止了猜题和套作。

  聚焦核心素养,体现育人功能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特点

  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密联系黄冈市初中教学实际,遵循“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的原则,围绕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设计,力求突出数学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力求体现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

  一、立德树人为先,育人功能凸现

  试题命制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试题引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为情境,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试卷第2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试卷第15题从数学文化的“黄金分割数”入手,引入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0.618优选法为背景,考查学生探求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树立理想信念与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努力进取、自律自强。

  二、立足教材资源,“四基”充盈卷面

  教材是承载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连接“教”和“学”的媒介。试题立足于教材资源,尽可能在教材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延伸或扩展改编而成,旨在引导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及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试题重视“四基”考查,一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注重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技能操作的程序与步骤及其中蕴含的原理;三是注重对基本思想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对知识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四是注重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考查学生在阅读、观察、猜想、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学习与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经验和思维的经验。

  试题命制立足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梯度设问,由易到难,体现人文关怀。试卷第1至7题,第9至14题,第17至21题,都属于基础题,总分为78分,充分体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效能。

  三、突出思维训练,开放创新频显

  《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中考试题应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为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切实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命题尝试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模式,加大了试题“创新”和“开放”的力度,试卷第12题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掌握情况,设置成答案开放的试题,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充分考查思维灵活性。试卷第24题以抛物线为背景,通过点的运动,把旋转、平移、轴对称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待定系数法、证明与推理、计算、探究能力,同时也考查了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在运动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有效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考查。

  四、彰显核心价值,重视学段相连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应用之美。试卷第22题,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不等式、一次函数等知识解决租车中的方案问题;试卷第23题,试题背景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市场经济问题,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函数模型,有效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渗透方程、不等式、函数、数据分析、运算与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体现了初、高中的衔接。

  以真情实景落实“五育并举”以实际运用践行“立德树人”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特点

  英语试题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为立足点,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点,突出英语学科素养,体现初中学业水平检测和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双重功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初中英语教学,重视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立足课程标准,渗透育人功能

  本次试题选材,从听力短文“回忆疫情,感悟成长”到单项选择中“建党百年,红歌共庆”“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等;从完形填空“国王与奇境,责任与担当”,到阅读语篇的“四大名著,弘扬传统”“关爱老人,情系心间”“伟人袁隆平,平凡的一面”“关注健康,保护视力”等;从综合填空的“杜绝拖延,加强自律”,到书面表达的“珍惜过往,规划未来”,所选素材均紧扣社会热点,传递正能量,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育人功能。

  二、注重情境创设,角度自然新颖

  以本次试题中第三篇阅读为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伟大的成就人人皆知,本次试题却别具一格,以独特的视觉,讲述袁隆平普通的个人生活,展现其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多方面了解袁隆平。该语篇素材来源网页,经由命题者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及精准的考察方向定位,从语篇架构、语言组织、侧重要点等全方位打磨,最终成文。为科学设题所需,为提升素养所创。

  三、切合三地实际,分布科学合理

  本次英语试题难、中、易比例预测为1:3:6,科学合理。命题过程中始终谨记“四度”(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三率”(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从设题的情境、问题导向,到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及正确选项分布等,均经反复调整,力争多层次、多角度、有梯度保证区分度,达到学生成绩分布合理,体现试题功能。

  四、内容由近到远,试题由易到难

  纵观全卷,从听力部分“放松心情”的温馨提示中开始,在书面表达“毕业之际”的英文演讲中结束。全卷以贯穿学生整个初中时代为主线,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自然流畅。设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安排合理;题型之间,从“我与学校”“我与家庭”过渡到“我与社会”“我与未来”,相互呼应,环环相扣,充满温度;深入细节,每个题型的各个小题,从信息提取、甄别判断,到逻辑推理、概括大意,从考查知识、能力,到考查素养等,梯度适中,层层推进,分布科学

  依据课标立足实际聚焦素养着眼未来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特点

  物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原则,彰显评价导向,突出学科特色,结合教学实际,落实核心素养。试题语言科学、规范、准确,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试题选材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体现物理与STSE的密切联系。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精心选材,体现核心价值

  立足素质教育需要与顺应时代要求,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今年的试题选用了大量反映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热点等方面的题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第3小题以我国俗语、成语为材料,考查蕴含的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第6题超市入口通道的控制电路、第12题飞机的制动方式等,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进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第14题通过对“中国天眼”利用凹面镜反射使微弱电磁波会聚这一原理的考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些试题必将对义务教育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二、立足双基,锁定必备知识

  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必备知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水平,知识覆盖全面、结构合理。例如,第8题借助“超载”检测装置这一情景素材,考查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重点概念和规律。第18题以某型号水车式增氧机为素材,考查了功、机械效率、受力分析、压力、压强、漂浮条件、浮力产生原因等物理概念和规律。第19题以某自助式洗车机储水箱防冻系统的加热电路为素材,考查了对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热量计算、能量转化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在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上,试题通过材料原创、问题原创,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类试题,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创设情境,聚焦关键能力

  试题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及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作为命题载体,在考查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能量等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如第6题超市入口通道电路和第7题“水火箭”考查理解能力;第8题测力装置原理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第12题“飞机制动”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第14题“中国天眼”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15、16、17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第18题“水车式增氧机”考查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第19题“自助式洗车机”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特别是第(3)问计算防冻系统热损耗的功率这一问题的设计,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第18、19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了三个问题彼此独立,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问题的难度呈梯度上升,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区分开来,确保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四、强化探究,彰显学科特色

  注重对物理学科思想方法、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本试卷的突出特点。例如,第15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16题以真实的创新实验教具为素材,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论证的能力,以及对转换思想、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精神;第17题来自学生经历的真实实验探究题材,既考查了电路连接、基本仪器使用、基本操作等技能,也考查了信息识别、数据处理、分析论证等能力;第18题以某型号水车式增氧机为素材,考查了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增氧效率[kg/(kW•h)]”这一实际应用中全新概念的认识,考查学生对物理单位的理解以及由熟知的物理量认识未知物理量的知识迁移能力。就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综合应用题,也都很好地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这一物理研究的核心思想,彰显了物理学科特色,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体现化学核心素养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特点

  化学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化学特点,精选情景素材,以“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导向,价值引领”为命题思想,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全面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落实试题“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时代性,加强古典化学和现代科技发展考查

  化学试题充分挖掘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的化学信息设置情境,根植爱国情怀,如第32小题。同时紧密联系实际,精选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化学和材料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果设置情景,借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第20小题和24小题。

  二、注重基础性,加强必备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常见化学符号、典型物质、化学计算等基础内容,体现中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如第20、22、31小题分别从化学变化、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绿色化学、用途反映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又如第28、29、30、32小题均考查了典型物质的常见性质,第29、33、35小题均涉及到计算。全卷涉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有6处6分,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应注重基础的设计理念。

  三、强调探究性,加强对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体现学科特点,即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情况。如第21小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34小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组合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又考查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如第27小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第35小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围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反思等环节对探究的要素进行考查。

  四、突出应用性,加强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能力的考查

  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化学知识和理论是实施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和新材料合成制备的技术储备和理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更多地回归生活、聚焦社会,通过身边的化学常识、周围的化学情境,来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提升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3小题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第30小题中水的净化;第31小题从粉煤灰中回收Al2O3工艺流程;第33小题石油产品中除酸等,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试题选材贴近生活实际,反映生活处处是化学学科思想。

  五、凸显综合性,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化学试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7小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和溶液的配制;第31小题信息的加工处理,考查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第32小题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推理,考查学生对物质转化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对各类物质的转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具有很好的选拨功能;第35小题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六、体现创新性,加强创新意识的考查

  化学试题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如第32小题物质推导,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多种可能性;第34小题制取气体装置组合的多样性;第35小题最后一问的实验方案的多样性选择,均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变通、敢于创新的意识。

  依据课标引导教学依托教材贴近学情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生物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注重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考知识、考能力、考应用、考衔接”的总体要求下,努力做到符合学科实际、地域实际和基层实际。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依据课标注重指导性

  试题注重《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注重贯彻《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从操作层面上说,是通过“课标一级主题全覆盖”来体现的,现行《课程标准》中的十个一级主题在本年度生物试卷中都有对应的题目。试题以《课程标准》列出的50条重要概念为线索,围绕主干知识展开。在努力覆盖初中所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中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比如九年级试卷第23题,以番茄的生活周期为题,围绕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5个重要概念,设置了五个小题,突出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等植物的生活方式及种子萌发、果实种子形成等方面的考查,充分突出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

  二、紧扣教材突出基础性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质量评价的依据。试题依据现行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内容为素材。在处理试题分布的均衡性方面,基本上做到四册教材分值安排的平衡,考查分值所占比例与其课时比例完全一致,即七、八年级分值比为18比12;在处理试题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方面,完全做到了试题答案都能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依据。在选择题中,每道题中的每一个选项,基本都是来自教材中所涉及的重点内容,有的来自教材中的原话,有的来自教材中的练习,有的来自教材中的插图。如九年级选择题第14题的动物行为的素材,来源于人教版教材里的四幅图;选择题第15题,直接以北师大版教材中“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和相关概念的理解;第20题的四个生物技术,是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共有的内容;第22题的四个选项,A选项是来自于教材中的原话,B选项是来自人教版教材的习题的原题,C、D来自北师大版教材的习题改编。八年级的第15题关于嫁接的知识,直接来自教材中的原题。在非选择题中,九年级的第23题的五个小题、第24题的四个小题、第25题的四个小题都是教材中的原话改编的;八年级的后面的三道大题也是如此。

  三、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

  在考查问题的情景设计方面,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都在题干中有所反映。如九年级试题中,艾滋病、血吸虫、新冠肺炎等内容,都是来自生活实际;近视眼的知识、蚯蚓走迷宫、小鸟喂鱼、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发展农业是实施精准扶贫、农作物播种、移栽、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草莓、发酵技术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利用乳酸菌制酸奶、克隆技术培育克隆羊“多莉”、转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番茄的栽种、嫁接、身体炎症的表现等内容都是与实际联系较紧的知识。

  四、考查能力凸显综合性

  试题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注重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科必备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导向基础教育稳住基础、抓住核心,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在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中,以人体循环为中心,突出对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方面的考查;在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这部分内容中,突出对昆虫、青蛙、鸟类、人体和植物的生殖、发育等内容,以及遗传规律等方面的考查;在生物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中,围绕四幅国画展开,突出对生物的主要特征方面的考查。如九年级第25题,以人的循环系统为核心,将各系统综合起来,考查“生物圈的人”这一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注重对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强知识间的综合。从试题设计技术来看,九年级试卷安排有5副图,既增加了试题信息容量,活跃了试卷呈现的版面,也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特点

  道德与法治试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统编新教材要求,结合初中教学的实际,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整张试卷呈现出立意高、知识全、选材新、设问妙、角度巧、答案活等特点,较好地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考试核心功能。

  一、立德树人,担当育人使命

  1.弘扬爱国主旋律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这是国家的意志,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试题中选择题第8小题“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爱国爱党热情;非选择题第11题“大学生扎根边疆”奉献社会,“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等,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彰显法治新要求

  中共中央近期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划,倡导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这些倡导和要求在本套试卷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选择题第3小题用图表展示每个人在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时期有关的法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选择题第5小题“辽宁沈阳市一对父子在核酸检测点闹 事受处罚”,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认识到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法不可违,从而感受法律的尊严;选择题第7小题通过漫画显示国家纠正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正义;非选择题第12题更是直接引用中共湖北省委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传递情感正能量

  试题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学科的思想性和育人特色。例如:选择题第1小题“第36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尊师重教”、第10小题“中国推进国际抗疫合作”、非选择题第11小题“大学生扎根边疆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维护国家利益”等。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将时政热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传递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情感正能量,让学生开卷受教、落笔获益。

  二、以考促学,引领学科教学

  1.注重知识全覆盖

  依据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基础、考查全面,这是学科中考命题应坚持的原则,本套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全卷共两大题,12个小题,考查内容涉及到七年级的“尊师重教”“集体力量”“生活与法律”“生命价值”等;八年级的“自由与规则”“履行义务”“捍卫宪法尊严、权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平正义”“承担责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等;九年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梦”“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法治中国”“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涉及内容包含三个年级教材中绝大部分单元的主干知识,意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让学生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2.突出能力重提升

  试题有机整合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联系,巧妙设问,坚持突出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如非选择题第12小题,结合时政材料——中共湖北省委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法治、生态、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要求,创新设问,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的提炼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把握“三度”显区分

  科学合理地把握好“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是一份试卷是否高质量的基本评判标准。本套试题整体平稳,但也有梯度、有层次,既注重了信度和效度,又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试题预计总体难度系数在0.60左右,其中难度系数在0.70左右的题目大约占到75%,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非选择题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合能力。

  三、精心设计,试题亮点纷呈

  1.体现学科特色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的一大特色,也是命题的一大要求。本套试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均来自于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学生身边事例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体现了“三个关注”,“四个贴近”的学科特色。试题融合时政热点、学生生活与教材主干知识于一体,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多视角关注生活,了解国情国策,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创设情境真实

  试题精心选材,巧妙构思,每一道题都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或社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探究。例如选取素材中“尊师重教”“脱贫攻坚”“核酸检测”“纠正冤假错案”“国际抗疫合作”“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等,都是近一年来学生身边和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学生可以在这些真实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考查形式多样

  试题通过文字、图表、漫画等形式,并结合字体的变化,使得整张卷面形式多样,避免了单一的文字堆积,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答题。例如第3小题运用图表来揭示我们的生活与法律的关系,第7小题运用漫画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国家维护社会正义的举措等。整套试卷形式多样,让学生喜闻乐见,轻松答题。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特点

  历史试题依据课程标准,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核心,以考查新情境下问题的解决能力为重心,是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主要原则。试题注重考查党史相关内容,强调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强调学科思维方式、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开放性较强。

  1.聚焦党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聚焦党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第一,学史明理。选取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相关内容,通过百年来我党的非凡历程,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体会我党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材料分析题25题第一问就是围绕此展开。

  第二,学史增信。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材料分析题25题第二问,围绕我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顺应了哪些世界大势,教育学生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第三,学史崇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选择题18、19题通过考查抗美援朝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使学生深入体会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而赓续英雄模范们的精神血脉,鼓起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2.夯实基础,主动对接新高考评价体系。

  第一,突出基本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义、过程影响,而是通过情境融合知识要素,注重对相似概念的比较辨析和不同概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如选择题20题考查西欧封建庄园,22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第二,梳理必备知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有效选择必备知识将之体系化、结构化,以达到突出重点、理清线索、便于理解的目的。选择题15题将中国古代相权的变化做了梳理,从秦朝独相——唐朝群相——明朝无相的变化,理清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强化直至发展到顶峰的发展脉络。

  第三,“无情境、不成题”。命题创设具有典型性、生动性且能够体现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历史情境,据此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查和评价。选择题14题以唐朝杰出女性人物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体会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试题凝练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考查。

  3.紧扣能力,体现学科核心价值

  第一,强调信息处理能力考查。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情境所提供和暗示的信息予以读取、归纳、提炼和解释的能力。如选择题17题给出一张书页,提供的文字信息如下:袁世凯在清朝皇室与革命领袖孙中山中周旋并最终成为大总统,要求学生据此做出判断,引导学生多阅读历史书籍。选择题13题,提供三幅不同地域的青铜器图片,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注重对历史事物的辩证分析和评价。通过提供资料,要求学生整理信息和独立思考,学会对历史的分析和判断,并在此过程中反思历史。选择题21题提供美国独立初期的两个重要文献《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美国的民主制度既有进步性,又有严重局限性的结论。

  4.引领教学,从历史大潮中探究历史规律。

  要消除孤立和偏狭的眼光以及对历史碎片化的理解,突出时空跨越、拓宽历史视野,对相关史实按照时序和空间转换线索重新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辩证,进而得出创造性的认识。材料题26题以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变化,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增强学生历史认知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依标务本重基础立德树人显素养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试题特点

  地理试题在题型与结构、内容比重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沿袭了往年风格。稳中求新,稳中求进。试题依据课标、依托教材、遵照模考,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国家重大时政热点出发,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注时代,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助推教学向落实课标、提升素养转化,对甄别初中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选拔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紧联时政热点,注重立德树人

  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取当前时政热点,特别是反映建党百年的历史和伟大成就、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国家重大人口政策、国土资源安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精准扶贫、红色旅游资源、冬奥会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巨变,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强化学生爱国的理想信念。如:八年级第1~2题“天文一号”的发射场景图,第7~8题《沿着高铁看 中国》专题片,九年级第7~8题“连霍高速”线路图等都是选取国家科技进步和重大工程作为背景材料。八年级第5~6题、九年级第1~2题、两个年级的第11题等选取我国人口、精准扶贫、长江黄河大保护等国家重大政策为素材。九年级第3~4题选取建党百年的红色历史图片作为素材。八年级11(4)题以南海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为背景材料。

  二、紧扣课程标准,回归教材课堂

  在考虑本地实际以及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地理试题考查内容选取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注重课后活动题、复习题的落实。在充分考查基础主干知识的前提下,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引导地理教学必依课标、回归课堂。例如:八年级11(1)题对应课标“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类型”“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1(2)题对应课标“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12(3)题对应课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九年级12(4)题对应课标“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考查。

  三、紧握能力导向,体现学科素养

  试题切入口“新”、“活”,立足基础,通过材料的新颖丰富性、地理要素的灵活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差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尝试开放性的设问视角。八年级第11(4)题以样例的形式呈现地理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12(4)题以大范围图、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小区域位置的重要性,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九年级第12(3)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大洋对区域的影响,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试题围绕“中国地理—四大地区—行政省区”“世界地理—亚洲—国家或地区”展开,提供足够的图文信息,设问多层次,重综合思维,凸显地理核心素养。

  第一,着重区域实际,凸显区域视角。试题以生活实际为入口,以区域认知为载体,以不同尺度的空间思维,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点。例如:八年级第4题选取“哀悼袁隆平”为切入口,学生需要从快递单截图中,找到邮寄人所在的省区,把两省区放在南方地区中去思考问题,进一步比较云南省和湖南省的异同点。

  九年级1~2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通过考察线路、果树品种选择等设问,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5~6题以历年冬奥会滑雪运动举办地图示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归纳判断能力。

  第二,立足主干知识,突出综合思维。全卷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主线。通过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注重学生分析判断、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例如:八年级11(3)考查影响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自然条件,需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方面综合分析;11(4)考查河流与地势的关系;12(3)题考查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九年级11(3),比较西北地区和北京缺水的原因等。

  第三,关注环境保护,协调人地关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九年级11(4)题,考查黄河对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观,突显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2021年湖北黄冈中考试题特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