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_苏教版八年级期末试卷

时间:2023-08-28 16:45: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B )
A、褶皱(zhě) 翌日(yì) 嶙峋(xún)
B.蟾蜍(tú) 龟裂(jūn) 追溯(sù)
C.琥珀(pò) 霄汉(xiāo) 倏忽(shū)
D.突兀(wù) 劫难(jié) 缟素(g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千里婵娟 帘卷西风 废寝忘食 查无音讯
B.天经地义 海枯石烂 目不瑕接 生态平衡
C.溃不成军 蔓延滋生 妙趣横生 威风凛凛
D.婉转动听 丛峦叠嶂 兴至勃勃 悬而未决
3. 找出与下面句子含义相同的句子 ( A )
既然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难道自然就不能够吗?
A. 人类和自然都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
B. 如果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自然就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
C. 因为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所以自然也能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
D. 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自然不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注视和倾听着校长的报告。
B.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
C. 提高语文成绩,关键是能否坚持不懈的努力。
D. 资中县的人口是我省的人口大县之一。
5.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B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都是派遣的意思)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 绝:尽)
C.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郁郁:犹豫的样子 适:往 兹:这)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柯:树木的枝干 昏:头晕)
6. 对《无题》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 首句两个“难” 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
B. 颔联用“春蚕”、“蜡炬”两物作比喻,以表达两人的情爱无比坚贞,寄托着至死不变的深情。
C. 颈联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真切、感人。
D. 尾联中的“看”是“看望”之意,使全联的语气显得柔和、婉顺,而绵绵不绝的情思尽在其中。
7.选出对"苟富贵,无相忘"译文正确的一项( B )
A. 苟且活下去,以后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
B.假使以后我们当中有人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啊!
C.我们当中如果以后有人富贵了,不要忘记了你是一个雇工啊!
D.苟且活下去,以后我富贵了,是不会忘记这段雇工生活的。
8. 依次填入横线的一组关联词是( A )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 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 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A. 不但 而且 因为 B.因为 并且 所以
C. 虽然 而且 但是 D.不仅 而且 但
二、积累与运用(18分)
(一)词语积累与书写 (6分)
9、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必须用正楷字公整地书写。
姹紫(嫣)红   万(籁)俱寂    因地制(宜)  
(敝)帚自珍   提纲(挈)领    臭名(昭)著
(二)语言积累填空(8分)
10.瀚海阑干百丈冰,_愁云惨淡万里凝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_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2. 黑云压城城欲摧,_甲光向日金鳞开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4.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醉花阴》)
1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做出概括与评判,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_ 。
16.《别云间》中表明诗人誓死抗清、死而不休的两句诗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4分)
17、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              
            。
三、阅读
(一)(13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8.陈胜在动员起义时,说了一句有鼓舞性,最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的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分)
19.用自己的话归纳划线句包含的两层意思:(4分)
① 现在大家不是被杀头就是戍守而死;
②大丈夫要死就死在大事上。
20.从文中可看出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计划分三步:第一步:获得人心(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第二步:并杀两尉;第三步:号召起义(说明两种前途)。 (3分)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慰恼怒,让(慰)责辱他,以此来激怒士兵。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二)(12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花开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2.请你指出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1)“相间”的意思是_互相穿插、互相搭配。
(2)“不感到寂寞”的意思是不缺少绿色和花朵。
23.文段的中心句是__第一句。 (2分)
24.文段说明苏州园林栽种的特点是:注意树木的高矮、落叶与常绿、不同花时等方面的搭配。 (2分)
文段说明苏州园林修剪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不刻意雕琢。(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 (2分)
25.根据此段文字领会:中国画的的画意主要是什么?(2分)
答:不讲究整齐和对称,讲究含蓄的(没法说出的)意境。

(三)森林的作用(14分)
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森林就是一座氧气制造厂,也就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而森林却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功能,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他们都有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的本领。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50公斤的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每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至少有三四百个。可见,森林的本领还真大呢。
26.“森林的本领还真大”具体体现在哪三方面?(6分)
是氧气制造厂;是噪音净化功臣;有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的本领。

27.文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①打比方,形象化地说明森林净化空气的作用。
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森林的造氧功能有多大。
③举例子,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森林的杀菌作用。
28.本段在说明时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分)

(四)(15分)
在离家住校的这段日子里,我害怕看到人家的灯光,那闪闪烁烁的灯光会映出我少年时曾频生过的家思。这家思原来是有羽翼的,几度载着我在梦里回到只有咫尺之遥的家。
家中也有几盏与他处相同的灯,也于他处的一样,在这夜幕被拉下来的时候点亮。只是这几盏在我心中,光韵更加柔和。
幼年丧母的哀痛使我心灵的小船不断的摇晃,回家也因此突然少了一大桨,在这浩淼的大海中飘荡。幸而父亲坚实的手臂在这无情的风浪中撑起一片帆,用力划着一只寄托着生命与希望的桨。
父亲拖着这艘沉重的船,风雨里也不曾迟疑过艰难而孤独的步履。这十几年里,我们从来也没有见到父亲的脸上闪过一点愁绪。而今天,当我们在他粗糙的手里长成健壮的青年时,却看见那双饱含艰辛的眼里闪动起晶莹的泪花!
或许是他要平安的放下重担的慰藉,对生者,也对那先去了的;或许是不忍看长大了的小鸟就要先后离去,十几年来,我们毕竟是他老人家的希望!
匆匆地,秋霜染白了父亲的双鬓,岁月也雕刻了他的双手,但十几年来,他那已见微驼的脊背依然是我们依赖的土地,他那深藏着厚爱的目光依然是照耀我们家——这个不冻湾的的灯光!
于是,少年的家思便是思念那片土地,那双被岁月雕刻过的粗糙的手。
当我们在风浪中掌舵的手不再稚嫩,我们便以年轻的志向和蓬勃的力量,慰藉父亲那颗期盼已久的心。
忽然间又想起那些幼年的伙伴,是否都有一片风浪中撑起的风帆呢?那少了桨的船,是否就那样搁浅了!那每处灯光荧荧的窗子里都是不冻的港湾吗?
看着人家的灯光,便油然生出缕缕家思,而心中却依旧祝愿这些灯光再亮些,再柔和些,也再长久些。
20.试指出全文中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方法:_比喻____________(2分)
21.请找出文中关于“家”的两种说法(4分)
家是艘沉重的船
家是不冻的港湾
22.为什么父亲“那双饱含艰辛的眼里闪动起晶莹的泪花”(4分)
一方面是为完成了抚育子女的重任而高兴,另一方面为健壮的子女就要先后远离而忧伤。

23.说说“灯光”在文中的作用(2分)
起到了贯穿全篇的线索作用。
24.谈谈倒数第二段的作用(3分)
一方面是升化文章的主题,使作者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上升为由已及人,关受他人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与开篇“我少年时”相照应。
(五)(12分)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的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灰白色的线。 一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天边?”“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我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的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一道地平线。
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入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的精力。
3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我追逐地平线 。(2分)
35.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的原因是:看起来很亮很近,总以为很快就能追寻到它,但追寻起来又是那么不容易。 (2分)
36.加点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的意思:一是年龄增大,二是阅历丰富。
(2分)
37.文中多次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里伏着”的作用是:_反衬“地平线”的“亮”和理想的伟大 。 (2分)
38.怎样理解“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的精力”这句话? (4分)
人生的美丽不在于获得什么,在于追寻的过程,在追寻中不一定能获得“地平线”,但可获得“矮矮的屋”和“伏着的树丛”。(类似意思即可)

四、作文(50分)
39.中学生好思考问题,渴望以平和的心态和平等的身份与社会对话,与家长对话,与老师对话,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甚至跟大自然对话。
请以“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⑴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⑵500字左右,书写工整规范。

苏教版八年级期末试卷.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F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