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亲子沟通是门艺术,亲子沟通中,话说错了,可能说的越多,孩子越听不进。说对了,可能一句简短的话,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今天就由®文档大全网来聊聊亲子沟通中那些最常发生、又最常困扰到父母们的情形。
情形一:
父母一着急,就说那些没有意义的、发泄情绪的话
孩子一闹脾气,很多家长就会乱了方寸,于是开始摆权威来简单粗暴地压迫孩子接受。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不服气,认为父母蛮不讲理。久而久之,亲子沟通就会越来越不顺畅。孩子要么变得压抑懦弱,要么变得乖张跋扈。
我一直很不喜欢“让孩子听话”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要孩子无条件的“听话”,真的是所有的“话”孩子都应该“听”吗?那父母是不是首先也应该“听听”孩子的“话”?所以聪明的父母不会不问青红皂白让孩子无条件服从。
另外,“你不……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不要说。我们一直强调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父母的爱是不能加附加条件的。
拿这样可怕的话语来威胁幼小的孩子,可能会一时奏效,但给孩子心理埋下的阴影却是看不到、难抹去的。或者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判断能力,他发现你只是将此作为权益之计来威胁她,只是“说说而已”,那这样的话就更加没有意义了。
情形二:
父母说太多“不”,太多“威胁式”的话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们说最多的,就是“不”。用命令、强权式的不,去要求孩子服从。然而,这种禁止,要么激发孩子反抗,要么压抑孩子的自主性。其实,多用正向的话语,多给孩子选择,才更有效。比如:
“你不要跑这么快!”换成“请你走慢一点儿,咱们可以边走边感受泥土的香味儿,还有小草和花儿的美。”
“你真懒,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么脏,还不快去收拾。”换成“请收拾一下你的房间吧,妈妈知道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
“不要老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看你越长越瘦小了!”换成“看看这是小绿!吃了可以长很高呢!”
“吃饭时不要玩儿食物。”换成“食物是用来吃的,吃饱了就变成大力士了哦!”
“不能撕纸。”换成“这些纸是用来画画的,不是用来撕的。”同时提供一些废旧报纸等,供孩子撕。
“不能吃糖。”换成“糖要在饭后吃。我们吃完饭,就可以吃一颗糖了。”——给孩子一个不能的理由。
孩子没有在听自己说话,说:“你怎么老是心不在焉,我说的话你听到没有。”直到提高嗓门大喊大叫,希望对孩子能够足够有威慑力。建议换成,直视孩子的眼睛,温和但是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有重要的事儿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
……
引导孩子,“堵”不如“疏”。多给孩子可以选择的空间,孩子的自主性获得了容纳之地,也就更乐于配合父母。规则意识,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构了。
情形三:
父母的话,超出孩子理解能力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
比如微信上一位妈妈问: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出不来门了。
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第一个故事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
相反,第二个故事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
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情形四:
父母说了太多废话
大量父母为了孩子的“不听话”头疼。而孩子不听话的第一次高峰,就出现在“1-3岁”。这一时期,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
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
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很多时候,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很可能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大人“太不好说话”。
比如,我们常见这样一幕: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并且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就和孩子约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咱们说好了,只买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说,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是:带我随便逛下,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
相反,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兴许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好沟通、不好说话。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
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总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儿。不要因为日积月累的“无心之失”和“口无遮拦”让你和孩子之间出现沟通的天堑。良好顺畅的沟通模式,需要父母的用心和耐心。
亲子沟通有技巧,这样孩子准听话.doc正在阅读:
亲子沟通有技巧,这样孩子准听话05-03
2017年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精讲:薪酬调查的作用07-17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Word版)09-02
小学生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荟萃10-29
2023年河南郑州高级经济师成绩合格人员公示时间:8月4日-13日08-09
春狂作文700字10-04
2019湖南说株洲高新区天元区招聘报名11月21日-12月18日08-19
工会个人述职报告范文2020|工会个人述职报告范文11-10
小学写母亲节感受的作文三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