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2-12-19 01:1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

1.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A、两汉散文

  1、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着《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着《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2.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XX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3.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4.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原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翻译】

  客至

  杜甫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

5.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其中“截止”应为“截至”。“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1秒,令人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之类的词语。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它和“瞩目”完全是两回事。

  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中国队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其中的“囊括”明显用词不当。“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昼。“昼”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书”(书)或“画”(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这都是因为认错了繁体字“昼”。

  七、书名或栏目名称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精”本指经拣选的好米,“粹”则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精”“粹”都是名词,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八、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里把“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是错误的。“无时无刻”是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不同,用法也与后者不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比如将“二〇一〇年”误写为“二0一0年”。表示数的空位,有多种写法:阿拉伯数字写为“0”;汉字的大写数字写为“零”,小写数字写为“〇”。用电脑键盘输入“〇”,要比“0”复杂,不少人就用“0”去代替“〇”,结果把阿拉伯数字混入了汉字的数字系统。

  十、引用古诗时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常有人用这两句诗描写梨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人认为它们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并非实写梨花,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亦非冬景。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x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