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教师简介-甘肃兰州一中教师点评高考作文: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3-12-30 03:3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月7日上午,2017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作为语文科目考试的重头戏,作文题目备受社会关注。今年甘肃高考作文有哪些特点?怎样写才能得高分?西部商报特邀兰州一中教师李国强对高考作文进行点评。
  【题目】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考生】题目选择多立意清楚不难写
  昨日上午,刚刚结束语文科目考试的高考考生张萌同学在兰州第57中学门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文不是很难,我是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个相似的立意中写的,我觉得还是挺好写的。用议论文方式写出来,我认为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另一位小徐同学告诉记者,从六句并列可以看出,从年代最久的《周易》到毛泽东,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一种体现,从传统文化之美方面着手也比较容易,题目本身也没有针对性,只是需要从选择和文字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她认为“明确了立意,就不难写。”
  【点评】兰州一中教师李国强:改变中见传承关注传统文化
  ?试卷结构的变化与预期一致
  现代文阅读取消选考题,将“论述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全作为必考,放在试卷的最前列;之后是“古诗文阅读”及“默写”;第三部分是“语言运用”;最后是“作文”。这一变化,对广大考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
  ?试题特点——关注生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设计体现了《考纲》方向“体现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论述文《明清花瓷崛起的轨迹》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暗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两篇新闻,从形式上,吻合了考查“新闻类语段”的预期;从内容上来说,“垃圾分类”既属于社会热点话题,又贴近百姓生活。作文题所选择的6句经典语句,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及现当代名家经典语段的熟悉程度和对其精神实质的挖掘,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试题变化:改变中见传承
  作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形式上。首先,选择面宽了。已不再像前两年高考作文选择面那么狭窄,必须从3个固定的事例中进行选择,并进行“对比、权衡、思考”;而是从6项中,任意组合2到3点,来谈看法。形式上更为自由,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更能体现文化与社会的结合。2015、2016年的高考作文,侧重于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选择、看法和思考;而今年的作文,首先考查你对一些经典语句的认识和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再考查学生对这些优秀的精神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思考,既考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又衡量了学生以往鉴今的能力。
  作文的传承主要表现在设题意图上。首先,“任务驱动”的特征依然明显,为防止套作现象,仍然以鲜明的写作要求让学生能够“就事论事”,避免了“万金油作文”充斥考场的现象。其次,通过作文的材料以及思考旨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激发考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如:材料1、6结合可以写“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材料3、6结合可以写“时代为英雄着色”等等。

甘肃兰州一中教师点评高考作文: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y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