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导语】一不做二不休,指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文档大全网整理了“幼儿喜爱的成语故事:一不做二不休”,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唐末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将王思礼奉命率军平叛。在一场大战混乱之中,他的马被敌将射死,王思礼摔倒在地。万分危急之际,骑兵张光晟骑马赶来,他跳下马把王思礼扶上自己的坐骑,使他逃脱大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高官,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
京师长安发生军队哗变事件。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省乾县),叛军推立太尉朱驮为帝。张光晟依附了朱驮,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驮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他的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皇帝的军队纷纷赶来。在这种情况下,朱驮、张光晟只能退回长安。
次年,朱驮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已迫近长安。张光晟见朱驮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
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驮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驮逃远后,张光晟又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但是,后来德宗皇帝却颁下诏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只好执行。
临死前,张光晟悲哀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后人把他的话简化为“一不做,二不休”的成语。
成语释义
一不做,二不休(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解释: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决心。
近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反义词
灯谜:闲游;磨洋工;唱工不出力
歇后语:撴了葫芦撒了油
英文翻译:In for a penny,in for a pound.
成语出处:
唐朝赵元一《奉天录》上说,唐德宗时。张光晟(shèng)随着朱泚(cǐ)搞叛乱,在形势不利时杀了朱泚(ci)投降唐王朝,但最后仍不免被处死。张在临死前说:“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要索性做到底。
后以“一不做,二不休”传开,指事情既然做开了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不做,二不休”出处:
《三侠五义》第一百零八回:甘婆子道:“我的儿呀,为娘的如何忘了呢。原说过就做这一次,下次再也不做了。偏他主仆又找上门来,叫为娘的如何推出去呢?说不得,这叫做‘一不做二不休’。好孩子,你帮着为娘再把这买卖做成了,从此后为娘的再也不干这营生了。”
其他解读:
典故原文: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本意为:一不要兴风作浪,二不要改弦更张。前者无为,后者守常。
理由如下:
一、作、做两字不同义。作,兴起;做,处理寻常事。“作”改为“做”,意义大不相同;
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况且监狱里的不善之言不会被传出;
三、汉武帝尊儒道家低潮,直到唐朝才开始复兴。道家真理:一不作——无为,二不休——守常;
四、一和二并列,通常不具有承接关系,是叙述两件不同的事。
成语示例:
《三侠五义》第一百零八回:甘婆子道:“我的儿呀,为娘的如何忘了呢。原说过就做这一次,下次再也不做了。偏他主仆又找上门来,叫为娘的如何推出去呢?说不得,这叫做‘一不做二不休’。好孩子,你帮着为娘再把这买卖做成了,从此后为娘的再也不干这营生了。”
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说吧,叫我干什么?”
幼儿喜爱的成语故事:一不做二不休.doc正在阅读:
幼儿喜爱的成语故事:一不做二不休10-04
2017年四川普通高考体检工作安排07-30
2016年10月北京朝阳区普通话报名入口04-16
2016年12月英语六级作文真题:innovation创新07-27
高三日记范文800字03-01
假如我有一匹马七年级学生作文04-24
造纸作文350字10-01
初一抒情散文:成长的蜕变_900字10-24
中职教务处工作计划【三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