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工作计划]高一年级历册月考试卷

副标题:高一年级历册月考试卷

时间:2022-03-05 19:4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文档大全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历册月考试卷》,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商朝在中央设立的政务官中,能够参与商王决策的是

  A.师B.相、卿士C.卜、祝、史D.侯、伯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4.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

  5.齐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封国,依据当时的宗法制度,在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

  A.周天子的嫡长子B.齐国国君C.卿大夫D.国君次子

  6.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7.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是:

  A.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互相制约

  C.互为表里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B.古代帝王的后代C.立功将士D.同姓亲族

  9.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B.皇帝称号创立

  C.“三公九卿”服从皇帝命令D.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10.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11.秦朝的中央官制

  A.官职是御史大夫B.主要包括丞相和太尉

  C.服务于皇帝,皇帝掌握大权D.分工交叉且互相牵制

  12.秦始皇时期实际掌握军权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秦始皇

  13.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缘关系是进行分封的依据之一,而郡县制的实行与血缘无关

  B.两种政治制度下官员的权限大不相同

  C.二者在当时都有利于巩固统治D.都实行世袭制,以巩固家天下的统治

  14.秦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产生的方式是

  A.世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免

  15.当我们看到某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够确认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

  A.诸侯B.县长C.郡首D.太尉

  1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1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巩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19.下列对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部实行分封制B.全部实行郡县制

  C.郡县、封国并存制D.实行节度使制度

  20.下列关于“推恩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景帝在位时颁布的B.规定地方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C.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D.列侯归郡管辖

  21.历的“安史之乱”发生在

  A.汉朝B.隋朝C.唐朝D.元朝

  2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形势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23.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设置了

  A.御史大夫B.太尉C.刺史D.通判

  25.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26.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27.宋朝为加强皇权极力削弱相权。下列措施是为了削弱相权的有

  ①设枢密使②设参知政事③设三司使④设中书门下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28.宋朝和元朝时期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D.枢密院和宣政院

  2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西藏行省B.宣政院C.枢密院D.中书省

  30.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高祖时期D.唐太宗时期

  3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D.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3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阶级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

  33.明朝中央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A.废丞相和设内阁B.废行省和设三司

  C.完善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掌握行政权

  34.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是在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宣宗D.明英宗

  35.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和相权矛盾日益加强

  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

  36.清初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存在着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内阁C.南书房D.军机处

  37.康熙时期,曾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做的实际意义是

  A.互相制约防止专权B.提高中央决策机构的行政效能

  C.使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C.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而瓦解

  38.对于清朝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B.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指挥调动

  C.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D.只是跪受笔录和负责传达皇帝旨意

  39.明代内阁和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40.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步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1.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A.地域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B.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C.多由山峦和海洋天然阻隔而成D.城邦之间摩擦不断

  42.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指的是古希腊的

  A.民主制度B.戏剧C.哲学D.神话

  43.梭伦时期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B.执政官C.五百人议事会D.公民大会

  44.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于

  A.梭伦改革时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

  C.伯利克里执政时D.雅典城邦萌芽时

  4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春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46.雅典陪审法庭的性质是

  A.审判机关B.司法机关

  C.监察机关D.司法机关与监察机关

  47.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从周边国家吸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B.古希腊历届统治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

  C.比较民主动的城邦制度为之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D.动荡的社会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48.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A.奴隶B.外国商人C.公民D.海外移民

  49.伯利克里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50.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陪审法庭④十将军委员会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51.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动力是

  A.罗马法学家不断努力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5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废除B.《民法大全》的制定

  C.《十二铜表法》的发表D.万民法的制定

  53.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内适用B.用来管理所有罗马帝国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D.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54.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规定的内容不同B.适用的范围不同

  C.制定的依据不同D.量刑的标准不同

  55.万民法的出现反映出

  A.罗马社会内部各阶层的激烈斗争B.罗马公民权的丧失

  C.罗马平民的权力得到不断扩大D.罗马对外不断扩张,版图不断扩大

  56.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和完成罗马法体系任务的分别是

  A.伯利克里和查士丁尼B.梭伦和屋大维

  C.克利斯提尼和查士丁尼D.梭伦和查士丁尼

  57.罗马法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58.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4.5万,外邦人约3万,奴隶约1万。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有

  A.约16.8万B.约4.5万C.约7.5万D.约8.5万

  59.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都是

  A.小国寡民的产物B.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

  C.维护庞大的帝国D.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

  60.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最终结束是由于

  A.马其顿的征服B.罗马帝国的征服C.古埃及的征服D.波斯帝国的征服

  二、材料解析题:61题12分,62题12分,63题8分,共32分。

  6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6分)

  6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慎“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4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2分)材料二的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1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1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1分)

  63.阅读下列材料:

  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被写名的人数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请回答:

  (1)概括该材料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3分)

  (2)该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5分)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

  7、希腊城邦公民享有比较充分的政治权利。主要原因在于

  A.城邦政体形式多样B.国民都有公民身份

  C.城邦经济发达D.实行公民政治

  8、有的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9、《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C、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大权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0、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的是

  A发展经济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D科技强国

  12、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3、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时说道:“它给中国几千年高度发达却又不易变化的农耕文明、专制政治一记重锤,使它改变了原来的轨迹,纳入到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文明进程的历史拐点。”这位学者论述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4、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15、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峰

  16、有人曾对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7、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8、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D.文化*

  19、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投票者特别推崇马克思的贡献是

  A.领导了巴黎公社B.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

  C.指导了第一国际工作D.发表《共产党宣言》

  20、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圊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一一《朱子类语》

  材料二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一一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圉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一一((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6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体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闯题,谈谈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4分)

  22、(15分)从1840年到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四图各反映了列强哪次侵华战争?(4分)

  (2)依据上图所反映的侵华战争,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4分)

  (4)某同学要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进行专题探究,请你为其提供收集相关探究资料的主要途径。(至少举出3条)(3分)

高一年级历册月考试卷.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a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