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积极培养幼儿的思维,是培养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而提问就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在学期初,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针对幼儿的活动,就“观察中的提问”为基准,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进行自然实验。在师生互动下,对自身设定的科研目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欠缺的地方,希望通过科研小结,对半年的科研实施情况作个汇总。
基本上每个活动的开始,都由观察开始,包括对图片、对材料等实物的观察。观察中的提问就凸显出重要性。一方面是教师的提问——怎样运用教师提问的有效手段,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鼓励幼儿的提问——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就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实验一段时间,在这两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一、教师的问题。
富于艺术的提问,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对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的发散思维。
启发性,在于引导幼儿的观察与思考,教师或幼儿自身通过教具,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生活化,与自然中理解、完成活动的目标,并以层层递进的方法完成了难度。正是在成人的启发下,幼儿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了幼儿从一些理论依据中发展思维的能力。
·确定问题的内容,推进活动的进程。
成人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有两个:一方面结合活动目标而设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思维,以此推进活动的进程。
如在组织活动“比较长短并排序”中,在课前对活动的内容及材料,我早有设想,但在形式上我却有所保留:一个孩子一套材料,利于孩子们的个人想法及行动,也利于教师的梳理,但这种形式是惯例,每次活动基本都采用;一组孩子一套材料,孩子间有小组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各组间的不同也能充分体现。但日常教学少有组织,虽说有难度,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本次活动内容进行小组的研究或许更有利。
形式想好了,在问题的内容上我也多加考虑:小组式研究的问题应更利于幼儿之间的研讨,因此,活动开始,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任务:仔细观察盒子中的材料,你发现有些什么?在孩子们观察、讨论并分享后,我又提出任务:动手试一试,你发现每一种材料有什么不同?你用什么方法发现它们不同的?在第二个问题提出之后,孩子间的研讨氛围更浓了:“怎样去排?”“要对齐。”“都靠在桌子边上对齐…”小组之间的交流,更利于孩子之间的思维互动与快速反应。在进行分享、总结时,小组也派出代表进行发言,虽没有详尽而准确地去描述,但从中不失小组的个性与集体的智慧。在发现明乐天小组的方法有不同时,我也及时与孩子们进行了探讨:在桌子边对齐的方法是一种;明乐天这组将纸条一个边对齐重叠拜访,又是一种方法。当我与孩子们进行集体交流中,又有孩子有了想法:“老师,可以把铅笔一支支立起来(垂直)进行比较。”小组、集体的交流形式,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灵活应用。
活动之后,我想,问题的提出,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组研讨中的第一个问题,通过看、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对长短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有了些许自身的想法;而第二个问题,通过动手、孩子之间的“冲突”,从简单的比长短,提升到比较的方法上。可惜的是孩子们说的用尺子也可以度量的方法,我却没有准备尺子,没有多加考虑。
正是抓住关键的问题,才促进幼儿的观察趋于一种有意的行为,这也使我更加明白,提出问题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适时、适当。
二、引导幼儿学习提问。
幼儿问问题,对培养幼儿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很好的帮助。在开展“问题”研究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提问。但自身感觉没有什么计划性,方式方法上也有些杂乱。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树立自己的经验:
·抓住契机,鼓励提问。
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当幼儿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一定概念之后,就敢于提出问题了。
·教给幼儿提问的方法。
虽说班级中的孩子们进入“做中学”只有一年的时间,但随着时间,活动中的孩子们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尝试进行提问,但有时不知如何提问。在幼儿经验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提问——对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或是对同伴的想法提出疑问的地方;或是对幼儿自身经验有冲突的地方等等。帮助幼儿明确从何入手进行提问。而在幼儿及同伴间的不断提问中,孩子们也积累了相互学习的经验,获得了不少的知识。
进行科研活动的时间不长,但有实践的结合,经验积累了一些,不足也发现了不少。作为幼教工作者,更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提问可开启幼儿的思维.doc正在阅读:
2017年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秀作文10-29
漫画同学作文600字06-20
世界上最难的绕口令大全(超级难)|堪称最难的绕口令大全02-18
2018贵州省从江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公告04-21
历史与社会初一下册练习册答案参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