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文档大全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
【导学与自主探究】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讨论】
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总结分析】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课件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四)褶曲的判断方法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皱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展示: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四)断层构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
(2)渭河平原
又称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1.利用断层找水。断层由于岩层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3.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裂度会变大。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在山地形成学习中了解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特征。
2.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称述性知识“亚细亚”和“欧罗巴”亚欧大陆亚洲的地理位置时区与区时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欧洲地理位置及特征。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h动画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3.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人口增长的时空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
(2)理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理解人口是怎样对环境产生压力的。
(3)理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和如何运用其趋利避害。
(4)比较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
(5)理解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并能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利用图像、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学生认识到资源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公德意识。
4、美育目标
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体现在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环境问题。
3、通过对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关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对环境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
1、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2、探究式学习法。
3、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法。
4、图像、图表、数据定量定性分析法。
5、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媒体选择与组合设计思想
1、视频展示环境问题的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多媒体展示社会调查的过程,辅之以学生表演,促进学生学习探究思维规律的形成。
3、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并结合教材学习本课知识,进而推导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播放视频影片,通过美丽的人居环境与前面的对比,从而呼应主题,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索。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环境问题的相关影片和漫画欣赏,引出环境问题,通过多媒体和漫画使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同学们从上面的影片和漫画中看到了什么现象?漫画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播放调查研究的流程图,学生上台演示调研的全过程,教会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整理材料,展示调查的结果,分类汇总,得出初步结论。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巡视指导,结合材料学习本课内容,使其理论化、系统化。
一、人口压力
1、人口增长
(1)时间分布
A、产业革命前
B、二战前
C、20世纪70年代
(2)空间分布
A、发达国家慢
B、发展中国家快
多媒体展示玛雅文化的遗址图片,用玛雅文化的衰落引出人口压力。
2、人口压力
人口过多且持续增长,对物质的需求和消耗增多,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分解废物的能力,进而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
引用泰晤士河上的悲剧突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缺点。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资源的过度利用——资源耗竭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破坏
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什么是传统的发展模式
2、学生讨论:“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4.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一、学情分析:
在高二地理文理教学中,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五个理科和一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其中1、2班基础较好,8、9、10、11班的基础较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初中和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如何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5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1、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
4、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
5.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火山的形成: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6.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
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
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
4、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联系比较。
5、怎么办:即措施和发展方向。
三、例题分析:
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问:1、划出关键词
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总结:以上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来确定是秦岭还是淮河,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和范围。本题是通过准确定位即可得出结论。
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问:1、图12在哪儿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
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以上主要是准确定位后,划清相邻两个单元的界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区分这两个地形单元,导致巨大的偏差。
例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问:1、该图在哪儿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地理位置包含哪些?
4、该省的东部是什么地形,西部是什么地形单元;
5、指出相应的气候特征。
6、请说出第二问的解题思路。
四、总结答题思路:略
五、归纳区域定位的方法:略
六、板书设计:略
七、作业布置:
再次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
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doc正在阅读:
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10-02
2020年2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面向全国招聘公办幼儿园人员公告【81人】12-30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700字11-29
myfriend英语作文范文【十篇】12-01
小学四年级作文二十年后的我们是一名军人:小学四年级作文二十年后的我02-10
[2021年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21年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9-02
医师业务报告范文-医师实践报告范文04-05
2020年湖北资产评估师证书领取时间:3月1日-31日09-27
消防安全的口号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