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公基模拟题|行测备考(6.21)

副标题: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公基模拟题|行测备考(6.21)

时间:2024-06-03 18: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务员考试# 导语】做为公考”半壁江山“的行测而言,知识在于日积月累,非一日而成。不论是国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选调生考试等等都离不开行测,所以要想在行测上拿到理想分数,记得每天做做模拟题!©文档大全网为您提供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按时间先后,下列政治主张排序正确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2.下列语句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3.“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

  下列话语中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的是()。

  A.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B.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下列关于我国宗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国佛教信仰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现世性、功利性、道德化、善巧性

  B.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张道陵,西汉时在民间兴起

  C.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D.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5.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系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常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政治要求之一,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政治主张,显然③早于①,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答案为B项。

  2.答案:C

  【解析】:①出自《孟子》,为战国时期;②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为民国时期;③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三国时期;④出自韩愈的《进学解》,为唐朝时期。故时间顺序为①③④②,本题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人们粮仓充足才会懂得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看重荣誉和耻辱。说明的是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倾向于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这是以“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是孔子提出的“义”与“利”对立的说法。并没有主张“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指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这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代表观点。

  4.答案:B

  【解析】: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张道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故B选项说法错误。A、C、D三项说法均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

  5.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史实,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B项和D项的事迹不符合写作年代和选材原则。而作为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不可能出现单篇的汉武帝生平,因此A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公基模拟题|行测备考(6.21).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Ct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