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导语】《五月十九日大雨》是明代诗人刘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译注】
大雨过去了,不知道下雨的龙去到了哪儿,池塘边,草木青翠,千万只青蛙鸣叫起来。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写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雷电交加,气势磅礴。后两句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平静恬淡。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写雨已经停了,连行云作雨的龙都不知道去哪儿了,池塘边长满了茂盛的草,映染了一池的青翠,而池塘里的青蛙也忍不住出来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不住地鸣叫,不知道有千只还是万只。这两句对雨后景色的描写,十分清新自然,刚才雷雨还在聒噪,此刻瞬间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诗人描写雨后之景,想象亦奇特,不落窠臼。相传龙能行云作雨,而雨停了,连龙也不知所去,即“雨过不知龙去处”。诗人既有李白之飘逸,又不失王孟之清新,真乃佳句!作者刘基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政治家。作者的豪迈胸怀与大自然的盛景相融合,更是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人生的哲理:风雨必将要过去,只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那么风雨之后等待你的,将是最最美丽的风景。
扩展阅读:刘基的主要成就
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建国谋略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法治思想
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学术思想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扩展阅读:刘基的文学成就
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刘基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题材广泛,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长于铺叙,且善于用典。描景状物秀丽入神,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正在阅读:
刘基的诗词《五月十九日大雨》阅读03-26
夏至时节qq空间祝福留言03-30
2020幼儿园地球日系列活动方案汇编12-10
小学六年级毕业感言简短精辟|简短的小学六年级毕业感言11-08
2019七夕旅游活动策划书03-22
幼儿园户外亲子活动方案【整合版】03-25
2020个人工作检讨书三篇11-26
校园趣事作文350字06-29
2022年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08-17
原来这么简单初中半命题作文600字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