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12-24 11:1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回顾
  2015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要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创新转型提速年和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预计全年(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亿元,增长14.5%。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把经济工作重心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多措并举,科学应对,致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有效投入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年签约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220.7亿元,新批外资项目40个,外资实际到账2.8亿美元,丽智电子、宝湾物流、找货网等项目落户。建立“季季看、家家到”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组织项目联合开工,华电热电联产、新江海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3个、服务业项目75个。聚恒工业园竣工启用,鲜一汽配、芬图贝节能科技等8个项目入驻。1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增长16%,总量继续在南通保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实现新兴产业产值706亿元,增长15%。完成技改投入232亿元,增长21.5%,4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创成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6.5亿元,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市级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3家、“4A”级物流企业2家,景瑞农业被认定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电商产业园集聚美国合丰、四海商舟等知名企业71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省级试点获批。推出“两日游”线路,组织“万人看通州”活动,上海、苏州等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25个,新增设施农业2.2万亩、土地流转3.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80家、全托管服务组织9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金土地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五示范企业。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出台稳增长、促发展“新十一条”政策措施,兑付各类扶持资金2.4亿元。百强企业纳税增长9.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亿美元。创设产业发展母基金,引导投资3.9亿元。引入国有担保公司,缓解企业担保难问题,新增实体经济信贷投放68亿元。鼓励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四方冷链首发上市申请过会,华夏飞机、华盛高聚物、华隆微电子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排名全省前列。强化发展用地保障,推进零散基本农田归并整合,实施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
  二、创新战略加快实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入围首批省级众创空间,南通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获批省级试点。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市“通创荟”系列活动,一批项目与风投、创投机构开展合作。科技之窗基本建成,26个项目落户科创大厦。海兰信海外并购基金成功收购德国罗克森公司。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个,引进省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5个,省产研院苏大纺织丝绸研究所挂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双创”人才工作取得突破,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53人,新增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1个。科技与金融加快对接,新引进创投基金13家,新增管理资金14.7亿元。“苏科贷”总额全省县(市、区)第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5个项目列入省科技支撑计划,德明新材料、沃太能源等孵化项目实现产业化,产值突破亿元。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增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5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新增专利授权2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3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
  三、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品质提升。规划布局不断优化。以沪通铁路南通西站、平东物流园、机场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滨江新区、空港产业园等重点片区发展规划。平稳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城镇规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完成城区地下空间、慢行系统、城市家具等专项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连接南通主城区骨干道路88.5公里,配建绿化做到“一路一特色”,G345南通东绕城段、南通人民路、青年路、世纪大道东延和龙盛大道成为百姓出行新选择。兴仁道口、唐洪路口等节点环境明显改观。实施新世纪大道、银河路西段、立德路改造提标,运盐河公园示范段、张公祠玉兰园建成开放。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标准化泵站150座、防渗渠350公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推进金霞路、朝霞路街景整治,改造交通节点绿化15处。通吕运河“一河两岸”南岸景观效果初显。完成省“931”、市“951”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108项,改造老小区18个。新建城市雨污收集管网55公里,完成9条河道环保疏浚及生态治理。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月均服务市民4.5万人次。市民中心荣获区内首个鲁班奖工程。规范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道路桥梁命名。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现常态化,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创成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重点节能和清洁生产项目12个,淘汰燃煤锅炉119台、印染落后产能3000万米,关闭电镀企业3家。开展钢丝绳、印染行业及小天生港河专项整治,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7件。覆盖拉网式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益民污水处理厂迁扩建项目、溯天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污泥处置中心开工建设,新建城镇污水管网44公里。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新增城镇绿化130公顷,建成村庄小游园30个。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疏浚河道377条,打造了一批生态河道和水美乡村。建成省级生态村2个、三康居村5个,十总社区荣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
  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坚持民生优先,强化惠民举措,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4%,10件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新增公办幼儿园10所,创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53所。实施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通州高中迁入新校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获批。启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三乙”创建,迁扩建医疗机构12所。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文博中心、妇儿中心、图书馆新馆等建成启用,体育中心运营进入正轨。成功承办第七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建成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新增就业93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农业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1.4亿元。推广“金农贷”、“通农贷”等产品,助力农民创业增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10%。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村营收入平均达95万元。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重残人员救助等标准继续提高。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保障房3200套、安置房89万平方米。南山颐养中心落成,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以“保平安、促和谐”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攻克各类难题。南部污水处理厂历经4年谈判,成功回购并顺利交接运行。美亚热电收归国有,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华能煤灰堆场回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国家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并通过验收。整治违建寺观144处。全力保障公共安全。深化平安通州建设,争创“四项建设”[2]区,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大宣讲近千场,受教育职工超10万人,创新实施推磨式大检查,责令“三停”[3]企业55家,实现全区企业安全排查整改全覆盖。构建区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启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来电9.5万件。强化矛盾纠纷调解三级管理,落实区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化解突出信访问题43件,依法处置非访,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坚持主动作为、守住底线,妥善解决部分家纺、船舶、房地产企业运行问题。建成省级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超过85%。
  一年来,我们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强化“目标、路径、攻坚、担当”四种意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铁的意志、铁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将全年目标分解为100项攻坚任务,实行“月计划、周安排、天落实”工作制度,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问效。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坚持靠前指挥、一线推进、集体研究、合力攻坚,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干部法治教育,编制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启动“三证合一” [4]登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年公开政府信息1.3万项。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快创建“三清示范区” [5]。建成省一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削减率超20%。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351件、政协提案251件,满意率达100%。
  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全区统计、档案、气象、供销、地方志以及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这五年,我们紧紧围绕“跻身苏中新一轮发展前列”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坚持促发展、快转型第一要务,紧盯目标,奋勇争先,综合实力全面增强。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9倍、2.4倍。高新技术企业由12家增加为14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9个百分点。卡特彼勒、宜家、德尔福等世界500强以及恒科新材料、甬金金属、供销产业园、华电热电、深南电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板块相继崛起,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4%,总量全市第一。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筑业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鲁班奖总数达52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苏中。三次产业占比由7.95︰58.25︰33.8调整为6.1︰51︰42.9。镇域经济持续壮大,11个镇区园(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亿元,南通高新区突破15亿元。
  二是坚持抓统筹、惠民生第一责任,敢于担当,创新突破,小康水平全面提升。办成民生实事项目100项,民生投入超230亿元。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基本建成,南山湖公园、“一馆两中心”建成启用,商机、人气加快集聚。融入南通、联接城乡的“十二横十纵”大交通体系全面成型,新建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公交实现村村通。创成国家生态区。城区拉开12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扩展为“十一五”末的1.6倍,城镇化率提高7.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6倍、1.8倍。教育布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住房保障水平全省。小康指标综合得分在苏中位列前茅。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全市第一。
  三是坚持强基础、利长远第一保障,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南通高新区晋升园区,核心区科技新城启动建设;锡通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苏南苏中合作共建园区;滨江新区开沙岛、横港沙加快联动开发,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南通家纺城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成行业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加速壮大。强化发展软环境建设,完成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组建区经信委、卫计委、服务业发展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花大力气整治“中梗阻”,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着力健全大调解、大防控社会治理机制,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十二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的办法不多、破解的力度不大。船舶、家纺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部分骨干企业运行困难;常态化的招商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带动产业转型的好项目、大项目仍然偏少,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不明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有效体现,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不多;接轨上海、苏南,融入南通主城区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持续提升,特别是教育、医疗、环境等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攻坚克难的信心斗志仍需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三五”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通州发展依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虽然面临困难,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通州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节点,位于沪苏通协同发展的前沿区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凸显。同时,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空间不断拓展优化、路径越来越清晰,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通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我区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深入落实“五个迈上新台阶” [6]重点任务和省委“八项工程” [7],突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全力以赴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毫不动摇促改革、重法治、惠民生,坚定不移强基础、谋长远、求突破,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通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通州篇章。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4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城镇化率达到64.5%。奋力打造创新转型示范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交汇区、沪苏通协同发展前沿区、生态和谐宜居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之贯穿于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全过程,并结合落实省市和区委发展新战略、新思路,明确新定位,开辟新路径。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通州发展的动力引擎,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为通州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劲的动力。
  --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作为重要取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走在苏中前列。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通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百姓充分感受到生态之优、自然之美。
  --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载体和平台作用,主动融入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大布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园区竞争能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拓展开放新空间、构建开放新体制,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在实现“七个更” [8]目标上取得新突破,让全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使民生成为通州的闪亮名片。
  2016年工作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我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更有作为、更有位置、更有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统筹推进开放创新、转型升级、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事业、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6%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突出开放创新,加快动力转换
  坚持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不断拓展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国际化战略,强化招商引资龙头,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实专职招商团队,提升专业化、产业链招商水平。以六大平台为主阵地,加快对接欧美日韩、台湾和北上广深等热点区域,力争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0个。更大力度接轨上海,加强与外高桥长江经济带项目联动战略合作,建设临沪产业转移基地。加快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经营主体,全力推进跨境电商省级试点,建设“网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39亿美元。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家纺、建筑等优势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打造创新引擎。主动融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策应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做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省级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10家。落实新的加计抵扣、加速折旧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发展创客经济,做实做强中国创纺e站、江海圆梦谷等众创品牌,推进省级众创集聚区建设。健全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力争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突出科技金融支撑,推动科技、人才、金融、产业有机融合,加快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新引进创投机构5家、“”等顶尖人才5名、省“双创”人才4名,实现10个孵化项目产业化。
  强化园区支撑。发挥六大主力平台资源承接、功能支撑、产业集聚的重要作用,加快做大总量、做精产业、做强实力,进一步提升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南通高新区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在招引产业链关键项目上取得突破。高标准建设科技新城,提升创新平台功能和内涵,确保建成省级平台5个以上,科技之窗、科创大厦项目入驻率分别达50%、90%。锡通科技产业园加强与中航孵化器、中日韩中小企业促进会的对接合作,加快合金机械园、创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滨江新区重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项目落地,全面展现开沙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形象。南通家纺城发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优势,构建家纺产业生态圈。空港产业园依托机场开放口岸,推进保税物流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航空物流枢纽。石港科技产业园加快与上海莘庄等先进园区合作,做强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引领北部发展。
  二、突出转型升级,调优产业结构
  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着力推动一二三产经济质量、发展速度、产出效益同步提升。
  推动制造业提档。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着力培育航空配套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积极扶持船舶、家纺等传统产业开展技术革新、工艺优化,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个以上。以优质增量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展华电子、深南电路、四方冷链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华电热电一期、沃德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运。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培育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以上。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实施实体经济企业“减负”行动。鼓励更多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力争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以上。
  推动服务业提速。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占比提升。深入推进3个市级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培育、引进服务平台5家、企业30家以上。电子商务集聚区确保新入驻电商企业25家以上,交易额突破150亿元。乡村旅游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江海农家乐、花卉园一期等项目建成开放。全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棉花交易中心、华诺供应链管理基地等竣工营运,宝湾物流、顺丰二期、圆通速递枢纽中心开工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开发,建成省五乡村旅游区1家。大力培育品牌餐饮、特色商贸,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38亿元。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建扩建规模农业项目120个。在新型经营主体、“互联网+农业”、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化等方面争树标杆,确保新增家庭农场75家、“全托管”服务示范组织100个、市级以上合作示范社20家。依托金土地、白鹭湖等农业生态园,推动东部生态观光农业串点成线。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桥100座、农路100公里,改造灌区107个,新增高标准农田1.1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稳步推进“双置换”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深化银农合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三、突出建管并重,提升城乡品质
  坚持“惠民生、强功能、显特色”的发展导向,加快城乡建设提质、管理水平提升,建设靓丽宜居新通州。
  强化规划导控。深入对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促进多规融合,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加快构建量质并举、衔接紧密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公共交通、城区供热等专项规划。突出交通、产业和功能配套整体联动,深化片区功能规划研究。完成4个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00个村庄规划编制,推进镇区园(街道)控规全覆盖。开展规划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聚焦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打造南通西部城市副中心。
  优化城市功能。精细化、项目化推进115项重点城建工程。打通朝霞路、希望路等城市干道,改造张园路、银河西路等道路13条,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和道路微循环系统。强化交通管理疏导,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拓展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着力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扎实推进城市轴线和节点更新改造,扮靓城市家具。实施运盐河、金西中心横河等景观提升工程,新增城市绿化50公顷。加快通吕运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确保世纪公园建成开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实施五一河、十四总沟等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小区改造。推动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功能提升,力促万达广场、沛鸿健康等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镇村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着力改善镇村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重点片区、集镇和美丽乡村梯次发展。市级中心镇加快强镇扩权,促进产城人融合,建设片区组团核心。其他镇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差异化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分类推进特色村、精品村和新型社区建设,培育打造美丽乡村。推进S336拓宽改造,力争金川大道、江平路、渔湾路等镇区主干路建成通车。联动推进重点工程征迁,加快多元化安置进程。
  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长效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即时化、高效化。扩容升级“数字城管”,实现城区120平方公里全覆盖。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流动摊点疏导区建设,开展占道经营、渣土运输专项治理。实施市政设施精细化维护管理,分步分片美化提升城区环境。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提升城管重心下移、物管全覆盖成效。巩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强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理,保持违法建设管控、废品站点整治高压态势,确保城乡面貌实现更大改观。
  四、突出生态优先,改善人居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淘汰黄标车、燃煤锅炉、印染落后产能任务。实施森蓝环保、宏德机电等一批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扩大清洁能源运用,华润充气站和崇海充电站投入使用。创新违法土地管控共同责任机制,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新材料,加快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倡导绿色交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自行车出行。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持铁腕治污,加大钢丝绳、印染等企业以及群众反映突出区域的整治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密监控通吕运河、通启运河等主要河流污染源,依法严惩超标排放、偷排偷放,提高水质达标率。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建设工地扬尘管控,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严格污染物排放许可,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机制,落实绿色信贷 [9]、差别水电价等环境经济政策。
  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持续加强对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与监管。加快实施益民污水处理厂二分厂、欣源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污泥处置中心建设等工程。新建污水管网70公里。深入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建成16个村居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好长效管护机制。扩大绿化林木覆盖,巩固林业现代化达标成果,完成兴仁道口及G345、南通人民路、世纪大道东延等交通绿廊建设。
  五、突出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实施新一轮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发展水平总体达到省定指标体系要求。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改革,推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幼教资源。加快银河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解决部分地区班额超标等问题。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确保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推进通州中专二期扩建,完成特殊教育学校迁建。推动医院规范化管理,建立新的运行、补偿、分配机制。力争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成“三乙”,确保六院和川姜、五接卫生院等新建工程交付使用。启动区级公立医院建设路径研究。推进平潮地区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加快“智慧卫生”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切实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继续实施 “十百千万” 文化惠民工程,扩大“通州之夜”、“欢乐江海行”等活动群众受益面。支持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主要险种参保率超98%。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推动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推进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医养结合,实现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超30张。高度关注因病、因灾、因残等返贫群体,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打造和谐社会环境。强化底线思维,加强调查研判,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化“平安通州”建设,进一步织密空地一体治安防控网络。全面落实“三个必须” [10],组织安全生产大宣讲、大考试、大检查、大执法,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切实贯彻“四个最严” [11],夯实基层食药监管体系,建成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扎实做好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坚持开门接访与依法治访两手抓,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启动“七五”普法,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六、突出自身建设,优化政务服务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效能、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全面实施“多图联审”、“多评合一”等制度,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财政透明预算制度。优化政府债务结构,规范融资管理,推动国有公司实体化运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环保执法重心下移,探索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启动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推进陆海统筹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
  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深化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落实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探索大数据应用服务,扩大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程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学习研究,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政策,敢于创新突破,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政府干事创业的成效。强化路径意识,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操作方式、实现手段,真正把发展蓝图转化为施工图、作战图,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进度反馈通报、重点工作督办、工作责任追究等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在狠抓落实上比贡献、争一流。
  在从严治政上下功夫。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按照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对照群众的意见建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完善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各项经费管理办法,持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突出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等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健全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切实做到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惩腐败。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n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