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对屈原评价的主要分歧,及其体现的思想和美学观念

时间:2023-01-08 10:3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代对屈原评价的主要分歧,及其体现的思想和美学观念 汉代对屈原的评价的主要分歧及其所体现的思想和美学观念主要有:

1)贾谊、刘安、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汉代文人对屈原的评价,总体上是褒扬的,特别是贾谊、刘安、司马迁等。

①贾谊:对屈原表示了极大的赞扬

最早对屈原和《楚辞》作出评价的是贾谊,贾谊结合自身遭遇,写作《吊屈原赋》。这篇辞赋对屈原表示了极大的赞扬,赞扬了他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不与谄媚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但是他并不赞成屈原这种过于执着的性情。

②刘安:多方位的肯定屈原及其作品

继贾谊后,对屈原及其作品给予较高评价的是刘安。刘安对《离骚》作了很重要的评论,其主要内容有三点:

a他对屈原作品的评论,突出了“怨刺”的观点,强调《离骚》是通过回顾历史,“以刺世事”,继承了《诗经》的传统。

b.赞扬屈原与统治者作斗争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c.他对《离骚》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其特点是寄托深远的比兴方法,这就接触到了一些浪漫主义特征,同时体现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③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和“发愤著书” 司马迁和屈原一样,曾受过重大政治打击,并且以“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来激励自己。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在刘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挥,更加突出《离骚》“怨”的特点。他强调《离骚》是悲愤哀怨之作。同时司马迁认为他的可贵就在于他敢于“直谏”,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人民百姓的利益至上,将屈原的直谏能否被采纳和楚国的存亡联系起来,特别强调了屈原及其作品的政治意义。马迁认为自己的“发愤著书”正是在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和“发愤著书”,一方面继承孔子“可以怨”的思想,另一方面符合道家对黑暗现实愤激的特点。

2)扬雄、班固、王逸对屈原的评价

从西汉后期至汉末,学者对屈原的评价颇有分歧,最有影响的是扬雄、班固、王逸。

①杨雄:认为屈原的浪漫主义内容不符合儒家经典

首先对屈原及其作品提出批评的是杨雄。扬雄对屈原的批评,要从道家思想结合儒家明哲保身为立论根据,认为屈原不应投江自杀,君子知命不优,既然生不逢时,就应该远祸避害。对屈原作品的批评主要是认为它的浪漫主义内容不符合儒家经典,显示出“过于浮”、“蹈云天”然而,他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有肯定和赞扬的方面。他肯定了屈原人品的高洁,肯定他的作品丽而有则,文质并茂。他的这种矛盾观点正是汉代儒家文学思想内在矛盾的体现。

②班固:认为屈原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

班固的批评是在杨雄基础之上的批评,他认为屈原对上层统治者的批评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他倾向于现实主义,对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5cc167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