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心到信念杂文随笔 从信心到信念杂文随笔 有这样一种心理趋势,人们在表现自己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总是想表现自己在一般意义上“积极”的一面,信心或自信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获得信心或自信呢?我想,只能是:一,通过类似事情的经验;二,通过积极的准备;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 做事情的信心,需要有经验做基础。经验是对以往的概括或总结。如接车中需要呼停列车的“异音”,我的经验总结是:只有制动梁或下拉杆脱落的声音才可为“异音”。 我们如果没有做这种事情的经验,但有做另外一种事情的经验,这两种事情之间有某种相似性,也会获得一定的信心,相似性越强,信心越足。 人制造了一种机器,只要给它动力,它可以实现一定的功能。创造者对它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的基础似乎是知识,但如果没有经验,这种基础依然会动摇。对于“物”的信心实质上还是对于人的信心。 对有些事情的信心,不需要知识,只需要经验;有些则既需要知识也需要经验。两相比较,还是经验重要。 即使有经验,也需要做一些积极的准备,这样才能获得信心或自信。 如果对一种事情,我们可以说没有好的经验,只有坏的教训,还会有信心吗?这种情况下,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只要有不如自己的,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一定的自信。 获得或保持自信,需要祛除后悔、内疚、羞耻和自我责备等等这些负面的心理感受。似乎是天生使然,在需要表现自信时,有的人就会产生这些负面的心理感受,有的人却相反,他不仅仅表现自信,而且还厚颜吹嘘。 而在没有经验或经验不够或经验不足为据,也无法与他人比较时,如何表现自信或者说不表现不自信呢?就只能是做假、掩饰或不声张了。所以,此种情况下的信心有可能只是一种表象。 我在工作中、在一般人的眼里是“缺乏自信”的,难道我毫无经验?不是,是我常表现自己的“不确定”——把这当成了谦虚;而一般显得自信的人肯定不表现他们的“不确定”。 于是风管吊起没有,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只当“没问题”处理了,因为向上报告自己看不清楚、不能确定,这也显得自己无能、信心不足,如果通过确认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在一般人的眼里就是“没事找事”或“干活没经验”。 有些事情是不可能有信心的,比如对婚姻。谁都希望白头到老,但人心叵测,人生多难,命运多舛,理性地说,从可能性来说,婚姻也象列车,不一定能够安全到达终点,不知道哪个零部件出点问题,这趟列车就可能出轨,甚至倾覆。这种事情往往具有风险性,对这种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态度。 我们的见闻,我们的历史知识,让我们知道,宗教或信仰的信徒往往对他们的宗教或信仰的主要观念存有信念。有些个人对于他们的理想或某些观念也存有信念。这是对观念的信念。 信念不仅仅是观念,更是某种强烈的、坚信可以实现的愿望。愿望可以很随便,不必承担如何实现的责任与能否实现的风险,比如小孩想在长大后上天去摘颗星星玩;信念不同,拥有信念的有勇气承担实现的责任和风险。但人陷入绝境之后求生的那种本能性的强烈愿望不是信念,因为这样的愿望人人会有,且也无所谓坚信不坚信。这是对愿望的信念。 信心和信念所针对的都是有待实现的,都是一种对能够实现的观念或愿望的相信或信任,也是对事情发展的把握。信念不以知识和经验作基础,也不因与他人的比较而产生,可也并不排斥这些,有了这些,它会更坚定。但信念与信心的不同之处在于:信念持续的时间比信心要长得多,强度也大得多,而且,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更是本质的不同。 玄奘西行求法,石盘陀背叛,在夜间欲暗杀他,在日间又用武器相逼,玄奘不为所惧。类似的事情在他西行求法的过程中层出不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1fd674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