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积累笔记 作者作品 端木蕻(hóng)良,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他和萧军、萧红、舒群、骆宾基、白朗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1932年发表处女作《母亲》。其作品大都以东北为背景,场面宏伟,笔调细致,善于营造气氛,注重运用方言,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等。 文题解读 本文的题目比较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内容来看,标题可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意思是作者面对被日本侵略者侵占了的故土所发出的铮铮誓言。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各地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详解 字音 挚(zhì)痛 泛滥(làn) 呻吟( shēnyín) 嗥(háo)鸣 谰(lán)语 亘(gèn)古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 zhà měng) 镐(gǎo)头 辘(lù)辘 污秽(huì) 多音字 喷(pēn)喷涌、喷薄 (pèn)喷香 参(cān)参观、参悟、参天大树 (cēn)参差 (shēn)参商、人参 字形 挚(zhì)挚痛、真挚 擎(qíng)擎天柱 碾(niǎn)碾子 辗(zhǎn)辗转 同音字 lán 斓 斑斓 澜 推波助澜 谰 谰语 chí 驰 奔驰 弛 松弛 解释1挚痛:诚恳而深切。2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3标直:笔直。4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这里指白桦树发出的声音。5嗥鸣:(野兽)大声嚎叫。6斑斓:灿烂多彩。易混词:斑驳 辨析:“斑斓”指因色彩多样而灿烂鲜艳的样子;“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7谰语:没有根据的话。8怪诞:荒诞离奇,古怪。9亘古:远古。10洪流:巨大的水流;比喻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或发展趋势。11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12汇合:(水流)聚集;会合。易混词:会合 辨析:“汇合”一般形容水流等液体或意志等抽象事物的聚集;“会合”指聚集到一起,一般指人。13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14田垄: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15蚱蜢:昆虫,外形像蝗虫,常生活在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危害农作物等。16镐头:刨土用的工具。17碾: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18辘辘:拟声词,形容车轮等的声音。19丰饶:富饶。20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加强命令语气。21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22大熊:指大熊星座。座内的北斗七星常被用来作为指示方向的标志。23破晓:(天)刚亮。24污秽:肮脏的东西。 从课文学中考答题 1分明是作者思念故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召唤自己?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这样写,可以使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深挚;也表现出赤子与故乡紧密相连,有呼有应。如果只写自己眷念故乡,就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而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故乡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2第1段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能否互换顺序? 不能互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表示必要,带有命令的语气,较之前态度更加坚决。三个短语表现出作者态度愈加坚决,情感愈加强烈。 【答题技巧】词语(句子)能否调换顺序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判断能不能调换顺序。一般为不能。(2)分别解释或概括所给词语(句子)的内容或含义。(3)从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能(或不能)调换顺序的原因。比如,递进关系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特点、本质等,与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相致。(4)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第1段“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第2段“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在文中的含义为:作者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作者用“泛滥”来形容那激愤狂放的心情,更能表现思乡之情的强烈。 “埋葬”本义是用于形容已经死去的事物。在文中的含义为: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经“死了”,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凄苦、哀愁和悲愤。用“埋葬”更使文章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课文侧栏问题 1这里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教材P37) 多个形象的罗列把关东平原的美丽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富饶,使读者为这一美丽土地被侵占而感到悲愤,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时也为表达自己为解放故乡而献身的决心做了铺垫。 2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教材P38)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喚声。多次写“这种声音”强调了“我”对故乡的眷念之深。说“这种声音”来自¨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33b911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