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积累笔记

时间:2022-04-25 04:3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地的誓言》积累笔记 作者作品

端木蕻(hóng),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他和萧军、萧红、舒群、骆宾基、白朗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1932年发表处女作《母亲》。其作品大都以东北为背景,场面宏伟,笔调细致,善于营造气氛,注重运用方言,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等。 文题解读

本文的题目比较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内容来看,标题可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意思是作者面对被日本侵略者侵占了的故土所发出的铮铮誓言。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1941918,“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各地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详解 字音

(zhì) 泛滥(làn) 呻吟( shēnyín) (háo) (lán) (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 zhà měng) (gǎo) (lù) (huì) 多音字

(pēn)喷涌、喷薄 (pèn)喷香

(cān)参观、参悟、参天大树 (cēn)参差 (shēn)参商、人参 字形

(zhì)挚痛、真挚 (qíng)擎天柱 (niǎn)碾子 (zhǎn)辗转 同音字

lán 斑斓

推波助澜 谰语 chí 奔驰

松弛

解释1挚痛:诚恳而深切。2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3标直:笔直。4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这里指白桦树发出的声音。5嗥鸣:(野兽)大声嚎叫。6斑斓:灿烂多彩。易混词:斑驳 辨析:“斑斓”指因色彩多样而灿烂鲜艳的样子;“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7谰语:没有根据的话。8怪诞:荒诞离奇,古怪。9亘古:远古。10洪流:巨大的水流;比喻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或发展趋势。11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12汇合:(水流);会合。易混词:会合 辨析:“汇合”一般形容水流等液体或意志等抽象事物的聚集;“会合”指聚集到一起,一般指人。13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14田垄: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15蚱蜢:昆虫,外形像蝗虫,常生活在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危害农作物等。16镐头:刨土用的工具。17: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18辘辘:拟声词,形容车轮等的声音。19丰饶:富饶。20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加强命令语气。21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22大熊:指大熊星座。座内的北斗七星常被用来作为指示方向的标志。23破晓:()刚亮。24污秽:肮脏的东西。 从课文学中考答题

1分明是作者思念故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召唤自己?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这样写,可以使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深挚;也表现出赤子与故乡紧密相连,有呼有应。如果只写自己眷念故乡,就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而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故乡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21段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能否互换顺序? 不能互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表示必要,带有命令的语气,较之前态度更加坚决。三个短语表现出作者态度愈加坚决,情感愈加强烈。

【答题技巧】词语(句子)能否调换顺序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判断能不能调换顺序。一般为不能。(2)分别解释或概括所给词语(句子)的内容或含义。(3)从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能(或不能)调换顺序的原因。比如,递进关系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特点、本质等,与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相致。(4)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第1段“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第2段“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泛滥”本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在文中的含义为:作者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作者用“泛滥”来形容那激愤狂放的心情,更能表现思乡之情的强烈。

“埋葬”本义是用于形容已经死去的事物。在文中的含义为: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经“死了”,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凄苦、哀愁和悲愤。用“埋葬”更使文章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课文侧栏问题

1这里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教材P37)

多个形象的罗列把关东平原的美丽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富饶,使读者为这一美丽土地被侵占而感到悲愤,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时也为表达自己为解放故乡而献身的决心做了铺垫。

2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教材P38)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喚声。多次写“这种声音”强调了“我”对故乡的眷念之深。说“这种声音”来自¨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33b911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