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乡过新年作文 我在家乡过新年作文(精选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在家乡过新年作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家乡在珠海,每次过新年的时候,大年三十到初六我们都会在珠海好好过上这七天,因为奶奶,姥姥和姥爷都是80多岁了,他们都在珠海住。我们年三十,初一的时候吃了团圆饭,初三晚上唱了卡拉OK,还打了三次羽毛球,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初五搞的家庭聚会。 家庭聚会一共有十八人参加。我的年龄是最小,我奶奶的年龄是最大的。首先我很荣幸能读到新年祝福词:“新春共饮团圆酒,家家幸福加新年。在生命的旅途中,感谢你们的扶持和安慰,让我们在疲惫时停留在爱的港湾,沐浴着温暖的目光,在困难时听到不懈的激励、在满足前理解淡然的和谐之美。新年新祝福,祝愿长辈们在心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别人听了都说我不仅读得感情好,而且说祝福词也写得好,我听了像比吃了蜜还甜。现在聚会开始了,聚会不仅有好玩儿的游戏,还有一些精彩的表演呢!第一个节目是顶气球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可以用头顶,也可以吹气球。不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拍。犯规的话就罚做俯卧撑十个。谁先得到三分谁就赢。虽然我没有参加这个精彩的游戏,但是我还是很高兴。第一个节目结束了,红队(也就是四姨那队)胜出了,我真替红队感到高兴,同时也替蓝队(二姨那队)感到惋惜。第二个节目是葫芦丝表演,这葫芦丝是由我堂姐吹的。她吹了一曲名叫“景颇山”的歌儿,吹得可好听了,仿佛我们就在山上听鸟歌唱。第三个节目是传桔子游戏,每两人一组来玩。游戏规则是:把橘子放在两个人的肩上或者下巴上,橘子掉下来的一组就输。他们传的都没有掉下来。后来我表演了小提琴“同一首歌”大家都随着琴声唱了起来,把聚会推向了高潮。还有一些小节目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大家合完影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我真喜欢在家乡过新年啊! 我的家乡在福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每年都要跟家人回家乡过年,家乡的新年特别热闹,我们大家穿上新衣服、放鞭炮、烟花,去拜神、收红包,小朋友的`小脸都乐开了花。 过年之前我们都要回家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还要帮妈妈贴春联,把大门口装饰的漂漂亮亮的。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全家都要早早的起床,收拾好要用的东西准备拜神。我们要准备供品,像鸡呀,鸭呀,鱼呀,糖果之类的东西,特别的丰盛。大年三十的晚上是全家最热闹的时候了,我们大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亲人们还会给我们红包,到夜晚的时候,我们到门口去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一个晚上都沉浸在热闹的气氛里。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充满希望,想着新年能交到好运气。大年初二的时候,大家都会回外婆家,我们也跟妈妈回外婆家去。 这就是我在我家乡过的新年,你看,是不是很有趣呀? “新年到啦!新年到啦!”本来想睡一个饱饱的懒觉的,谁知,却被外面噼里啪啦的炮竹声给吵醒了,害得我起了一个大早。今年我们全家一起回湖南省蓝山县老家过年。我的老家有一个习俗,就是大年三十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起个大早,在自己家门口放鞭炮。 春节那天,我们吃完早餐,伯母、妈妈、爸爸、姑爷……都在准备年夜饭,爸爸要我和一些小朋友一起帮他贴对联。爸爸告诉我是这样看对联的,如果面对着门看对联,右边就是上联,左边就是下联。我们要贴的对联是:“虎跃龙腾迎喜气”和“人寿年丰接平安”。爸爸要我们判断哪条是上联,哪条是下联,我们都在纷纷议论,有些人说“人寿年丰接平安”是上联,有些人说“虎跃龙腾迎喜气”是下联。但是我觉得“人寿年丰接平安”应该是上联,我们都很盼望爸爸公布答案。爸爸说:“虎跃龙腾迎喜气”是上联,“人寿年丰接平安”是下联,再加上横联“吉祥如意”,这才是一幅完整的对联。爸爸还告诉我们,如果要判断哪条是上联或下联的话,要看每条对联的尾字,一般第三声和第四声的都是上联,第一声和第二声的是下联。”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贴对联还有这么多学问。爸爸还鼓励我今后自己写对联来贴。 大年三十,我们玩了一天,长辈们却为了晚上的年夜饭忙了一天。直到傍晚,长辈们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楼上楼下都已经飘满着诱人的香味了。“开饭啦!开饭啦!”听见喊吃饭的声音,我们马上跑到厨房准备碗筷,因为弟子规有句话“父母呼,应勿缓”嘛。香喷喷的菜摆满了整张桌子,哇!有鸭肉、鸡肉、豆腐、鱼、狗肉、肉丸子……菜式应有尽有,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完,也让大家觉得吃也吃不完。 吃完了年夜饭,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放鞭炮,我们几个玩的可开心了!我们放了各种各样的烟花,漂亮极了!八点整,大家一起盼望的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开始了,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但没过几分钟,突然,有线电视信号中断了,这让我们都很焦急,伯伯还打电话给有线电视台的人问情况,妈妈跑去上网找新浪网直播,但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片段,后来过了差不多一个钟才调整过来,我们才继续看节目。我有些节目都没看到,真有点遗憾。后来看的晚会,每种节目各有各的特色,都很精彩,特别是刘谦的魔术表演,让大家都非常惊讶,真的是太神奇了!如果能亲自请教他,那该多好啊! 大年三十,一家团圆,开开心心过大年!今年的春节让我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我既学到了知识,又玩得开心! 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就早早起床,吃过甜酒粑,穿好新衣裳,走村串寨,邀约同伴,聚集在村里院坝最大的人家,开始了春节的陀螺比赛。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喝酒,打牌,而我们作为孩子的,则一直跟着,大人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吃到哪里,玩到哪里。当然,大哥哥大姐姐们初一那天最感兴趣的,就是到油烧苗寨外的山坳颈去赶情歌会,在那里,他们可以和心爱的人对歌,以歌传情,或是以歌定情,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一直玩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就算过完年了。酒席少了,有时间玩耍的同伴也少了。孩子们虽然准备上学了,但是学校还没上课在家的时候,要帮父母做农活。 玉米地里升起炊烟,田里的早熟蔬菜辣椒秧、茄子秧、海茄秧在春风中轻摆腰肢;河沟里的水泵在滋滋地把河沟水吸上辣椒田;玉米地里,孩子们帮着大人,铲土坎,挖地角,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芳香,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毛毛汗。新一年的农活劳碌开始了。 校园琅琅书声代替了孩子们在村寨里到处游戏嬉闹声田地里孩子们帮着大人干农活的场景代替了孩子们群聚打陀螺的热闹场景。即便如此,那新年的韵味,新年的陀螺,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在每一个温馨的梦里重现,经久不去。 说起家乡的过年,已经成为一种不远的记忆。记忆中的年味,应该是我的童年和少年,回忆起来,甜美而充满向往。 罗甸县边阳镇联兴村,生我养我的苦乐家园。那里,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有的,只是大山的葱茏和溪流的潺潺,宁静而悠远。 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时充满了母亲的话音和身影。每逢过年,最怕的是帮母亲推吊粑。进入腊月,母亲就会将糯包谷准备好,将糯包谷簸净谷灰和残粒。然后,就是将糯包谷在大磨上推成大颗米,然后放在桶里泡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最怕人的活路就开始了。 迎接新年,其实是最累的。要做很多年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用小石磨推吊粑,一般是从早上就开始推,一直要推到太阳落山才推完。姐姐在镇上读初中,腊月里的准备工作几乎都是我和母亲两人一起来完成,我在读初中和小学的时候,这项工作几乎都是我和母亲来做。 放假了,我的任务就是放牛和要柴。我们所说的要柴,就是到山坡上或树林里去砍柴。砍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是要爬到或中树,或是大树上去,将树的丫枝全部剔下来。然后,再将树叶和细枝剔掉,然后码整齐,用藤条或者是茅草捆好,扛回家。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我每年寒假过年之前,一般都要从外面山上砍二十多捆柴回家,以备来年做饭煮猪潲之用。 新年来临,对农民人家来说,并不意味着轻松,而是活路更加的频繁和集中。今天这家盖屋瓦,明天那家解木(锯木头),外天他家又要办酒席,总之,感觉,整个腊月里都在忙着帮别家或给自家干活。 但是,最让我们喜欢的和盼望的,就是杀年猪。农村人家,一年苦到头,几乎每家都要养一头大肥猪,腊月里杀来过年。一般到腊月十五以后,远村近寨,年猪的惨嚎声此起彼伏。杀年猪时,杀猪匠用竹竿挑着一根棕绳套,慢慢将绳套套到猪的脖颈上,然后大家伙帮忙将猪拉出猪圈,有的拉猪脚,有的提猪尾巴,有的拉鬃毛,硬是将那叫出死声拼命往后顿的年猪拉出猪圈。孩子们,则围在大人们左右,伸长了脖子,看杀猪匠怎样将锃亮的杀猪尖刀捅进猪的喉咙。 杀猪匠猛力一刀进去,然后拔出刀来,一大股带着热气的浓血随着拔出的尖刀从刀口处喷涌而出,溅射到案桌下的血盆里和杀猪匠的沾满血迹的解放鞋上。等等,请帮我把簸箕里的豆腐放到猪的血口下。母亲们都会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白豆腐放到猪的杀口下面接血,然后,将血和豆腐搅拌均匀,再捏成拳头大的圆团用菜叶包好放到火上熏烤,就是最好吃的血豆腐了。 我们每家都要打糯米粑,一般都要打二到三槽不等。厨房里烟雾蒸腾,糯米饭的香味从木板房里溢出。几个大膀子的汉子,围着木粑槽,手握一米五六长的大木粑棒,拼命地打了起来。越打越来劲,越打越快,眼见着粑槽里白白的糯米饭变成油铮铮的糯米粑,糯米粑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直流口水。打完糯米粑,放到簸箕里晾干,然后放到水缸里浸泡。春节期间,来了客人,就从水缸里捞出一两个,放在木炭火边上烤给客人吃,或是用来煮甜酒粑给客人吃,当然啰,我们小孩子免不了也跟着沾光,那个香甜啊,现在想起都还流口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3f76ca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