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唐朝后期薄镇割据形成的政治版图给后来的朝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2022-12-25 02:1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唐朝后期薄镇割据形成的政治版图给后来的朝代带

来了深远的影响

藩镇.亦称方镇,原是封建朝廷在沿边襟要地区设置的军镇。在唐朝指的是各地节度使。安史之乱后,藩镇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①节度使数量的急剧增加。因为唐中央对安史旧部处置不当,姑息养奸。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囿于形势,承认安史旧部在河北的势力,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职位: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史称河朔三镇。他们分统安史旧地,名虽唐朝藩臣,实则处于独立状态。藩镇割据首先起于这些安史旧部。节度使数量的急剧增加。

②镇压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为朔方等西北边镇兵,也有中原新募集的军队。随着乱事渐平,唐廷与平叛将领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互相猜忌。皇帝遂重用宦官以牵制武将,但皇帝与宦官也有矛盾。边疆方面,吐蕃趁唐西北边兵精锐内调之机步步推进,夺取河西走廊和西域。回纥虽助唐平乱,但也经常恃势欺凌,双方磨擦不断。由于上述背景,平叛战争很难取得彻底的胜果。唐廷亟待早日结束战事以处理新矛盾,于是尽力招诱安史部将反正,许以节度使职位,共分安史旧地。为维持内外力量均衡,平叛时内地新设节度使及新募军队也不能裁撤,有时还需要多置藩镇以相牵制,于是逐渐形成藩镇林立的格局,其数目累增至40有余。

③是节度使建制的扩大及其势力的膨胀。节度使初建时一般都


设在边远冲要地区,安史乱起,为了当时军事形势的需要,军镇制度便扩展到黄河以南及江淮地带,后又发展到全国各地,这是藩镇割据赖以存在的基础。

④牙兵牙降。节度使本来就拥有强大的权力。安史乱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削弱.一些强藩重镇更是擅权自重:军事上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特别是其中最精锐的牙军。这支军队是藩镇与中央抗衡的重要工具,牙兵牙将,有时可操纵局势,变易主帅,助纣为虐,遂使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经济上,节度使往往兼任度支使和营田使之职。专擅财权.这是藩镇割据赖以存在的基础,政治上自置将吏,擅定留后、形成了父死子继或亲信相袭的局面。《新唐书·兵志》所概述:“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

④学者李碧妍指出:藩镇涌现的局面是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藩镇的存在并不是必然会削弱帝国的政治权威与统治力、并将其逐渐推向灭亡深渊的根源。因为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可以看到帝国是如何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的;并且,又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利用藩镇体制来为自身带来切实利益的更为现实与灵活的政治理念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173912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