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860~1901年) 第一课 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洋务运动 (一)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危及政权;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政治经济侵略加剧。 2.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1)两派代表: ①洋务派:A.中央:以奕为代表 B.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 ②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 (2)两派主张:①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②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 (二)兴起和发展 1.概念: (1)洋务:是指诸如外交、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2)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4.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5.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6.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7.中央机构及主要势力 (1)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 (2)主要势力:不在清朝中央,而是在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8.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前期) - 1 - ②旗号:“自强” ③主要企业:A.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 B.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C.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州) D.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 ④性质:属于近代封建官办工业,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创办民用工业 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后期) ②旗号:“求富” ③目的:A.直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困难,以辅助军事工业。 B.主要:为了获取利润。 ④主要企业: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A.李鸿章 个民用工业 b.天津:开平煤矿 a.汉阳铁厂 B.张之洞:湖北 b.湖北织布局 ⑤性质: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 (3)筹划海防,创建海军 ①筹划和创建: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并成立了海军衙门。 ②海军舰船来源:重要舰船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 (4)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①目的: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概况:A.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B.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③作用:培养了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1.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2.主要原因: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艰难。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几个热心洋务的督抚,力量分散,难成大业。 (4)根本原因: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裕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评价: (2)自然经济解体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在: (1)积极性: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局限性: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主要表现在: 1.工业近代化的起步——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有创办民用工业; 2.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3.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新式海军; 4.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风气之先; 5.外交近代化的起步——设立总理衙门。 ☆【合作探究】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 (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 (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4)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的产生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2.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1)中国近代史前期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致使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手工纺织品滞销。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强迫清政府开辟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时又获得了内河航运权和内地通商权,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中国的冶铁及铁器制造业、榨油业、制糖业、丝织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从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③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立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2 - ①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③外国经济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外商企业和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④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到上海。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兴起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主要原因; (2)洋务运动的诱导; (3)外商企业的刺激(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生产方式、利润)。 2.兴起:(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首先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3)产生的途径: 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表现: (1)代表企业:①发昌机器厂:1866年 方举赞、孙英德 上海虹口 ②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 广州南海陈启源 南海 (2)投资状况: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之战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设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3)行业分布: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也、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部门。 4.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 (2)发展畸形: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制造业,重工业无从发展; (3)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总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原因:(1)具体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2)根本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1d1ad784254b35eefd34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