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内在振兴 作者:余程淑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文/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余程淑 当前农村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冲击,重庆大部分乡村普遍存在着乡村文脉断裂、乡村记忆流失、乡风文明淡化等现象。乡村振兴,必须把握农村吃住行的“高品质”,生活让浮躁的乡村能否回归朴真?传统的乡村还能否回得去?未来的乡村内在繁荣在哪里? 如火如荼的特色减贫,实施一系列乡村振兴: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接入了互联网,新建了医疗卫生室,最后却发现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老人和小孩却被边缘化了,无法融入现代乡村生活。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走进学堂,空心化、老龄化充斥着整个乡村。拔地而起的幢幢“洋房”没有科创的打扰,没有“现代”的气息,只有寥寥的炊烟,流淌的清泉、湿滑的苔藓……一切都是落寞、孤寂、古老、神秘、田园。 几十年来的城市繁荣,换来了农村的空心化和老年化,没有年轻人的乡村,就如乡村没有阳光,没有活力,即使“振兴”得再好,也仅是“政绩”里多了一段“闪亮”的文字,山野里多了一座座辉煌的废墟。 乡村振兴不仅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设备,更要以农村的内在繁荣兴旺为目标,让城里的无根之人回到农村能有根可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是农民灵魂的安放之地,是市民乡愁的寄托之所。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东北的雪路柴扉,从陕北的窑洞暖炕到川滇的竹楼木屋,都凝结着我们对乡村的美好记忆。 一、记忆中的乡村如何振兴 要在乡风文明的土壤里引导农民以全面发展为宗旨,让新型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怎样才能令人羡慕? 既要立足于村落本身的地域属性、家风民风村风传统和道德伦理习俗,又要契合现代精神诉求、乡村文明发展要和现代文明相契合。只有尊重民风民俗,乡风文明才能接地气;只有契合现代文明精神,才能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民对美好生活有追求,实现农村人高品质生活。 (一)年轻农民的生活要好。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忙时乡间劳作,闲时进城逛逛,生活丰富多彩。注重农村产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注重培育年轻农民,加强对农民的智能化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乡村年轻人的机会要多。既能扎根乡村,也能融入城市;打破全面发展的束缚,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必须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在当前农村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培育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要素,增强乡村年轻人的市场竞争能力。让“谁不说俺家乡好”根深蒂固植入年轻人心里,激发年轻人爱农村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 (三)年轻农民的心情要美。一年四季候鸟般地往返城乡,一家老小都能团圆喜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山峦绵延起伏,绿树郁郁葱葱;古道悠悠、溪水灵动的田园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4d6ad4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