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朵活色生香的花

时间:2022-05-25 14:5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是一朵活色生香的花

作者:于芳侠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年第01

散文和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文本尽管也涉及小说和戏剧以及寓言等其他文体,但大多仍由散文和诗歌两大文体占据。散文和诗歌往往情感激越,文辞优美,韵律丰富,是开展美育渗透的好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语文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源,适当地开展美育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他们开发智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也应该合乎美学规律。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应该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之一,学生对音乐的喜欢是天性的,音乐是直接进入美育的最强音,适当的旋律也是创设审美氛围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将音乐引入到散文、诗歌等文体的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进行配乐诗朗诵,选择与诗歌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铺陈情感,使审美氛围更加浓郁,也有助于学生很快进入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于配乐诗朗诵,音乐的选择也可以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寻找适合的音乐时,势必要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篇文章寻找到的音乐不会一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音乐与文章结合起来朗诵,感受同一篇文章散发出的不同味道,培养学生对美感的发散感受能力。

另外,在引入新课时,也不妨借助音乐来烘托气氛。跳跃的音符总比干瘪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从第一分钟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形象美

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从感知开始,审美属于认识活动,也必然如此。审美感知能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使学生受到语言的感染熏陶。初中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都是满载着许多形象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例如,《春》一文: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偷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受春草的形象。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只一字,境界全出。可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上更自由更生动,也使诗歌散文充溢着特殊的魅力。 对于一些古典诗词,不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艺术再加工,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些诗词中的形象美。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28个字将落月、啼乌、江枫、渔火、不眠人等形象融于一体,创作出了一个意蕴浓郁的审美情境。学生在感知这些形象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词关键句,同时对诗词中的色彩、音韵、节奏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将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起到推动作用。 三、绘画美

诗歌与绘画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却具有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诗歌与绘画之间存在着相互融通的艺术之美。我国古人很早就通过题画诗这一形式,或以诗入画,将诗意、诗境转换为画意、画境,以有形的无声的绘画形式来凸显无形的有声的诗歌的意境;或将绘画美转化为诗意美,将画境转化为诗境,以诗写画,以诗文之长,补绘画之短,使绘画作品的意境和趣味得以提升。在散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创作出一幅幅意象生动的中国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图画形象将反作用于诗歌教学,使学生再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对教材语言形象的进一步理解。教学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时,可以让同学将这两句诗所营造的诗境转化为画面,让学生通过绘画加工解读诗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味。除此之外,像这类充满着画面感的小诗还有很多。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等。苏轼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在诗歌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心里有一幅画存在,定能催生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 四、情感美

诗歌散文大多都是言志抒情类的文体,因此,很多诗歌散文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借助诗歌散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其目的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蕴涵在课文中的美学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从中学到美,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感受蕴含在诗歌散文中的情感美。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挚爱家乡的深情和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国思乡愁绪。诵读这样的诗文,汲取其中的情感因素,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情感,还可以培养鉴赏情感美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自身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看到诗文中美的形象,汲取到美的力量,进而认识到文本中美的本质。很多诗歌和散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一些课件上的画面,听着配乐朗诵,欣赏桃源风景。这样,在图像、声音、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味,使学生在观赏自然景物,在享受意境美中触摸人物的理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真正沉浸到作者所描绘的理想世界中去。审美鉴赏其实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因此,不能领略诗文中所传达的情感美,审美认识活动也就会戛然而止的。

初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秀条件和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美的情感氛围,以美的追求和创造为目标,以美的情感为动力,教会学生鉴赏美,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审美能力协同发展,最终塑造一颗颗美的心灵。让美育的鲜花开满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也因之活色生香。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中学(2341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586e69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