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停亭”中且停停

时间:2023-02-07 13:0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且停亭”中且停停

作者:史红真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7



要: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且停亭”。这个名字的由来很有趣。传说修建亭子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助,出钱最多的财主李富贵,要为亭子取名为“富贵亭”,李渔觉得太俗,就说:“且停停。”意思说,你暂且停一下,后来他就定下了亭子的名字。他说:“且自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怎么不能叫且停亭?这个亭子就叫且停亭了”。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写了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净且停停。

关键词:且停亭;态度;乐趣

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到了这溪山清净中不妨停一停,能让我们充充电,歇歇脚,静静心,回头看一看出发的起点在哪儿,向前看看终点是什么,过程本身也是有意义的,这一路上的每一步,真实都是风景。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的从容。

且停亭中且停停,是一种人生态度,需要的是静心、放松、从容。平静,现在正成为奢侈品,人匆匆忙忙地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喝茶、喝酒、听听琴声,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有用。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也不营造关系。太多有用的事情把无用的事推到边缘。无用的事或人,真的无用吗?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浙江小城富阳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画作。与小城里人们为名利而忙碌,他看似做了一件无用的事情,他的画是给无用师的,因此也有人称这幅画卷为《无用师卷》。数千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大多烟消云散,而那些无用的老人用清净的心和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却显赫起来。

从容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拿捏得住轻重缓急,忙而不乱,是一种境界。同样的工作,也许别人力不从心,无法胜任,你却能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有着不败的从容。从容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工作的紧张,而是内在状态的焦虑。

从容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天地有长风,生命自浩荡。亲山临水听鸟鸣,从容地生活,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和一座山峦,可以一直对坐对视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人与山川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有厌倦。所以,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喧嚣中保持安静,在坎坷困顿中不失大度,此时此刻,才算真开阔,闲情逸致也就养成了。悠闲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浪漫之心,保持赤子般的天真,保持孩子般的好奇,琐细的日子就会熠熠生辉。于丹认为人生如茶,“茶”这个字就是说人滋润于草木间。

有个客人去买弓,指着墙上张挂着的弓说:“我就要这个。”店主说:“这弓是不能卖的。”客人很奇怪,店主解释道:“松弛的弓才是好弓,一直紧绷的弓是没有弹性的。”真正能用的弓,都是松弛的。松弛是一种涵养的状态,能让弓弦保持柔韧。

且停亭中且停停,是一种工作态度,也需要静心、放松、从容。


上学期咽喉肿痛,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和学生在一起,总觉得需要叮咛,想说的话语总是很多。讲课时,我费尽力气,可沙哑而低沉的声音是不可能余音缭绕了,怎么办?只能让自己放松,从容面对事实。由此,想到了《虾蟆、青蛙、苍蝇与晨鸡》的故事:墨子的得意门生子禽问:“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虾蟆、青蛙、苍蝇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十分疲劳,但没人听它的。你再看看早晨的雄鸡,到时候一叫,天下人早早起身。”故事通过虾蟆、青蛙、苍蝇与晨鸡的对比,揭示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废话连篇,说得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反倒招人讨厌。只有言语中肯,言之有物,说得及时,人们才愿意听。正所谓话不在多,有用则说,“攻心”就行!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告诉我们,不是哪个人说话一言九鼎,一句话顶别人的一万句话,一句有见地的话胜过一万句废话。反过来,一万句也不见得能顶上一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不在多,而在于精。

2000多年前,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上听到一句有见识的话,哪怕晚上死去也可以。

所以,我就挑重要的话手舞足蹈地说,尽量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教师的语言是有讲究的,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怕学生听不懂又反复重复,对重点知识反复讲解,讲得又细又慢,久而久之学生就感到生厌了,听到厌烦了,不动脑了,越听越糊涂,越听越乏味,学生的课堂纪律也好不到哪里。简单问题复杂化,重点反而不突出了。教师精炼的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思维训练空间,拥有自己学习的时间和探索尝试的过程。

我还经常做一些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比如发现有学生不专心,就用眼神提醒,或是去摸摸头、轻碰书本、做一个坐端正等示范动作,经常发挥大拇指的作用。用姿势助说话,用目光、走动、手势等简单的动作来和学生交流。两眼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教案上,而要放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内心变化,当他们听懂的时候,就不再说了。教师的目光可以给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教师适当的走动可以给学生亲切感,用身和学生参与交流,用恰当的手势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和帮助。如,做手心向上的动作请学生回答问题。

一堂课下来,我教得不累,学生也学得轻松,小眼睛都盯着我,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课堂的效益不言而喻。

一次,“补充习题”批得我怒火冲天,也就对学生横眉冷对,还扬言:“第三次上来订正的话我要批评的。”吓得有的学生把本子远远地怯生生地递给我。看着他们的可怜样,觉得自己比一头愤怒的狮子还可怕。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出错?回到办公室反思后,归结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开始动笔时就发现学生给“研”扩词就愣住了。这个字是学生不常用的,又不太懂意思,要组3个词语,是很难。于是我和他们口头组词:研究、研发、科研。可是我在讲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听,而且也没有板书,听的和看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就好了,还有利于后进生的订正。所以不能一味责备学生的错误,明明是自己的过错而搞得学生和自己的情绪很差。

教学口语交际“问路”时,我让学生分步回答问题,然后连起来说话。在学生都会说的基础上板书“小妹妹——老爷爷——”这样的对话形式分角色练习说话。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写下来的对话形式,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连成一段话。我让学生说,自己在黑板上写,写完后讲解的侧重点是格式和标点。一段话前面要空两格,告诉学生:“如果老师在你本子上画了两个框框就表示你没有空两个,第一个格子不要写标点;逗号句话不要乱标,一个词语中间不能加标点,要写在需要换气的地方,还让学生读乱标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语中间加标点的话读起来很别扭不通顺,都会心地笑了。另外,最难的就是引号的用法,我用红粉笔重新将这些标点描了一遍,最后让学生把标点也读进去。估计学生自己写的时候还要出错,因为


对话也是第一次写,所以我把写有下水文的小卡片放在角落里,关照学生不要擦,留着学生自己写后对照或是订正的时候用。这样的教学没有精美绝伦的技法,只有平淡无奇的示范,在和谐的气氛中从容地解决了难点。

且停亭中且停停,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能让我们在从容中享受着简单而充实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于丹.于丹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2011-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8e83cd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