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不仅止于智者更需止于“治者” 近日,石家庄警方公布了2月份流行于微信朋友圈的十大谣言。其中,“点开顺丰上市的红包会中病毒”,“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吃大盘鸡、泡椒凤爪能感染禽流感”,“粉丝可燃烧含荧光剂”,“维生素吃多了会致癌”,“黑暗中看手机会导致失明”,“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使用要付款”等赫然在列。警方提示市民,时刻记住在面对朋友圈谣言的时候,要理智对待,谣言止于智者。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谣言也层出不穷,部分市民在没有辨别能力的前提下竞相转发,促进谣言的扩散和二次传播。更有甚者,主动编撰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散布在网络论坛、聊天群组、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w平台,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微信、微博正在成为我国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时也是网络谣言的“集中营”。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的进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要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各种尝试,在曲折中前进。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最快速的时代,人民生活节奏一天天加快,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促进了更多话题的谈论、思想的碰撞,也为更多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曾说过:“只要人会说话,谣言就不会消失。”虽然我们总可以乐观地说,只要不断提升人类的理性,并不断促进信息的透明化,就能不断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受众对谣言敬而远之了,谣言就只能慢慢死去。减少传谣,需要智者,而打击造谣,则需要“治者”。在一些权威信息发布上,如果有关部门能够赶在谣言产生前就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专家学者能够站在科学、客观、中立的立场,及时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就可以及时澄清虚假言论,有效将谣言灭在未萌。而在全面建成法治社会的语境下,作为“治者”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积极作为,加大对造谣传谣的打击和惩戒力度,提高谣言传播成本,以警示那些没有底线的各种网络媒体,让他们在法律的震慑之下不敢造谣,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只有智者与“治者”同时发力,谣言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网络社会的健康生态才有望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07f99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