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金刚经论

时间:2023-04-14 02:0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佛说金刚经论(3)

佛说金刚经论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佛言。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长得男子论第二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 男子七宝论第二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生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理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 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到老修论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随业转回。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

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荐拔亡亲论第三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佛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


者。其中或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a78b18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