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阅读答案

时间:2024-04-07 00:56: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①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②学凤凰。

[]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②伶伦:伶伦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诗题交代了相关人物为“舍弟”地点是“华藏院忞君亭”吟咏对象是“竹”让人一目了然。

B. 首联写亭子四面青翠的竹色让坐在亭中的游客顿感清凉,即使是残阴余韵,也让人感到无穷的快乐。

C. 尾联意为“竹子啊,你应该珍惜你的根株,茁壮成长,好给伶伦制成律管,吹出凤鸣般的乐声”。

D. 本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与郑板桥的《咏竹》诗中的情感相同。

2)本诗中间两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D.“借景抒情”分析错误,应是“托物言志”,另外“表达了‘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理解有误,应是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得到珍惜重用。 故选D

2)颔联“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抒写竹子的品性,“直节”“生来瘦”“老更刚”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赞美竹子的刚直之态,以竹自况,以此表现作者的中正刚硬的气节;“自许高材”自认为有才华,借竹子表达作者年轻时的理想抱负、豪情壮志,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一展才华。


颈联“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赞美竹子的同时,也是以竹自况,表现作者对不惧严寒、坚强不屈内在品质的追求。

这两联作者以竹自况,“直节”“生来瘦”“老更刚”“高材”等词语表明了作者才干高超、中正刚直、清廉守节和不畏艰难的品格。这两联赞美竹的精神品质,借咏竹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赞美了那些不甘于平凡的普通人,歌颂了他们刚正不阿、傲霜凌寒、不折不挠。不懈追求的高尚节操。

答案:

1D

2)①颔联写竹子生来就瘦且直的枝干状态,它以高材期许自己,愈老愈见其刚。②颈联意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③此二联赞美了那些不甘于平凡的普通人,歌颂了他们刚正不阿、傲霜凌寒、不折不挠。不懈追求的高尚节操。(意思答对即可)

赏析:

历代文人《咏竹》的诗多了,多是赞美竹的风骨,王安石《咏竹》,却多了一层意思,要惜才!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竹与野草一起承受雨露滋润,却与松柏一起耐得冰霜。“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爱竹直而有节,生来清瘦,更赞其越老越刚,实际是诗人自许。这些赞美或者自比,与多数文人咏竹的意境基本相差无几。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一条小路,四座凉亭,竹影风韵,兴味深长。“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关键是在这最后一句,王安石与弟弟一起坐在竹林亭下消遣,一番感叹之后,告诉他弟弟,要珍惜竹,不只是享受美景,更不要乱砍,要物尽其用,让他发挥作用。

这里有个典故:伶伦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把竹送给伶伦,以学凤鸣,比喻要珍惜人才,要让人才不仅徒有其表,更要让他发挥其真实的才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bddc5b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