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水滴和石头》的鉴赏 哲理散文《水滴和石头》的鉴赏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俄国作家。生于商人家庭。早年因“自由思想”被耶列茨中学开除,1897年因参加马列主义小组被捕。1902年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农艺专业。毕业后回国当农艺师,并为一些农艺杂志撰稿。在从事农艺工作的过程中,他细心观察大自然,对传说、神话、民族等产生了兴趣,于是潜心研究民间文学和人种志学,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徒步到北方旅行,写成处女作《在飞鸟不惊的地区》,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家。之后,他的创作几乎都在游历中诞生,如《亚当和夏娃》《黑色的阿拉伯人》等作品。以后又写出许多描写自然界生活和儿童生活的作品,如物候笔记《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等。《叶芹草》是他利用笔记创作的一部组曲。《水滴和石头》《林中小溪》是其中的两章。高尔基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称他为“诗人和哲人”。. 水滴和石头 窗下地面的冰还很硬,但和煦的阳光照一会儿,挂在屋檐的冰锥便滴下水来。每一滴水在临死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它的生命只有一刹那的功夫。“我!”这是痛感无能为力而发出的`悲声。 但是眼看地面上的冰已被水滴出了一个小坑;冰在融化,一直到化净了,屋檐上亮晶晶的水滴还在一声声叫着。 水滴落在石头上,清楚地发出“我!”的声音。石头又大又坚硬,也许还要在这儿卧上一千年,水滴却仅仅活一瞬间,不过是痛感无能为力而已。然而,“水滴石穿”的道理却是千古不变。那许多的“我”汇合成了“我们”,力量之强,不仅能滴穿石头,有时还形成滚滚急流,竟把石头冲走。 (潘安荣译) 【鉴赏】《水滴和石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扣人心弦的场景:自感“无能为力”的水滴“我!.我!我”地叫着,把坚冰冲击了一个小坑;“我!我!我!”地叫着,把顽石击穿;汇集一起,“形成滚滚急流”,把石头冲走。 小小的水滴,给生活的怯懦者以勇气,以意志,以信心,以光明…… 水滴和石头的较量,充满了哲理:水滴是细小的,石头是巨大的;水滴是微弱的,石头却“卧上一千年”……然而弱小转化为强者,水滴却战胜了领石。 小小的水滴,给生活的弱小者以理智、以信念、以启迪、以机谋…… 作者抓住不引人注目的自然现象——水滴的活动,用他锐利的眼光观察、剖析这一滴水;用他犀利的“镐头”——笔力,在这一滴水上开掘,把水滴的威声壮貌展现在读者眼前:它英勇的“我!我!我!”的呼声,晶明透亮的纯朴身影,汇集之后磅礴汹涌的气势,令人鼓舞、动魄,充满诗情画意,真是寓理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这水滴上开掘由一口幽深的美井,滴滴涓流,甘醇适口,耐人寻味。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赋予小小水滴以人格,这正是作者自己人生的品格,正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说:“要知道我笔下写的是大自然,自己心里想的却是人。”本文不失为一件精细的珍品,富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f0c445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