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野下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的创伤研究 在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影片中,创伤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把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四部影片《朗读者》、《时时刻刻》、《特别响,非常近》和《跳出我天地》作为研究文本,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潜意识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结构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的创伤问题。 第一章梳理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创伤的类型。首先从个体创伤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出现的角色创伤类型,如抑郁、恐惧、冷漠与逃避等。 其次,从集体创伤的角度阐释了影片中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创伤,如幸存犹太人的种族创伤,二战后德国民众普遍冷漠与麻木的战争创伤,9·11事件后人们的恐惧与逃避。第二章研究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引发创伤的根源。 第一,本能未得满足或调和引发了创伤,这其中包括性本能与死本能,在影片中表现为米夏的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创伤,以及汉娜死本能推动下导致的创伤,同时生与死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矛盾也引发了创伤。第二,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导致了人物创伤的产生,冲动的本我与现实的自我以及严厉的超我很难同时兼顾,易使个体在多重矛盾下产生创伤性体验。 第三讲述了外部环境影响下导致的创伤,如家庭中的情感缺失、残酷战争带来的持久影响,以及重大事件导致的心灵创伤。第三章探析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创伤的复原过程,分别从找出无意识、重建安全感,整合创伤记忆、叙述创伤事件,重建社会关系、实现自我身份建构来治愈创伤。 通过对个体的无意识挖掘,重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结合影片中所用的影像语言及剧中的人物剧情展开具体分析,挖掘出创作者的影视表现手法,同时通过影片为创伤的治愈找到有效的途径。最后一章探寻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创伤及其复原的寓意价值,总结出电影中的创伤治愈不仅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情感表达的出口,表达出创作者的情绪、情结与愿望,使人们通过电影获得对其的理解与认同,而且能够为观众带来治疗式的体验,产生精神治愈效果。 同时还探寻了个体生命出路,在对当代文明的批判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中,引发深刻社会思考,获得时代共鸣,从而为创伤群体探索出心灵的救赎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9702e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