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 自然属性 人的属性 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社会化的含义:(p93) (一)社会化的研究角度 1文化角度(从文化人类学):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2.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心理学) 3.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学):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 (二)社会学的定义: 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从生物人转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p93) 1. 衣食技能:维持生存的能力 技能社会化 职业技能:社会生存的本领 2. 行为社会化: 社会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遵从一定规则、方式的过程。 3. 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把男女社会特征方面的差异教化给个体,使之符合自身性别角色的过程。 “性别角色”不等于“性别” 4. 定义: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参与能力的 政治社会化 过程。 作用:培养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培养对政治角度的价值认同 人的社会化类型:(p94) 1. 生理性成熟 初始社会化 社会化成年 2.预期社会化:一个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储备 3.发展(继续)社会化:成年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4.逆向社会化:全方面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标准规范特点,着眼于人的改造、形式剧烈。 主动:移民 被动:监狱(负面和强制的) 社会化的条件: 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① 人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② 人有语言能力 ③ 人有思维能力 ④ 人有学习能力 ⑤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社会化的主体: (一)家庭 个人社会化的开端 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父母的权威和社会化的巨大影响 (二)学校 是社会化的专门机构,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 (尤其是中小学,从大学开始更强调个人特色发展) 作为组织机构,培养合作型和独立性 (三)同龄(辈)群体 定义;由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们自发组成的社会群体 作用:独立平等地进行社会化 无意识中接受大量群体亚文化影响 (四)工作单位 个人职业化的主要场所 职业角色、习惯 检验以前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学以致用,真正走向社会 (五)大众传媒 传媒的开放性、多样性、广泛性 无强制:潜移默化 导向暗示性 需要加以合理控制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一) 观察(描摹)学习 (二) 角色扮演 (三) 知识积累 社会化的主要理论(p103) (一) 库里的“镜中我“理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二)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一) 少儿期(0-16岁) 主要:初始社会化 (社会、家庭、学校) (二) 青年期(16-40岁) 主要:预期社会化 (三) 成年期(40-60岁) 主要:发展(继续)社会化 (四)老年期(60-)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困境:缺少稳定、统一的价值规范标准 (二)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 ①无效文化传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a84fa4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