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教考纲李晓雨时间案例分析(答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样卷(一) 叁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国国旗的地方集合。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且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李晓雨作为汉办志愿者被派到泰国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当她一下飞机,发现来接待她的工作人员非常冷漠。而第一天到学校上班,似乎所有的泰国师生对她都很淡漠——没有微笑也没有招呼。这一切与晓雨先前所想象的热情美好的场景截然相反,让她陷入了委屈和伤心之中。 晓雨作为一个陌生的文化元素突兀地出现在了泰国文化圈中。所有的本地师生或抱着警觉、冷漠排斥的态度来对待异族文化元素。晓雨的出现,也打破了当地小文化圈的平衡。人们为了保持自身文化特征和母语文化的优越感,通常也会拒绝和晓雨的主动接触和沟通。再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升国旗仪式这个事件上得出一个问题:前任或者往届汉语教师对泰国文化可能不够尊重,间接引起了该校师生的不满情绪。这种不良情绪被带到了对待下一任汉教老师的身上。 晓雨遇到的问题,是每个初到陌生环境的人都会面对的问题,可以笼统地一分为二的认为是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问题。在主体方面,这是一种文化休克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所引发的矛盾。也是晓雨对泰国文化适应不够,没有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国外新生活,也没有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足够的猜测和预演,只是单纯的认为泰国是一个热情而美好的国度。这种文化休克使得初到泰国的晓雨感到不安和焦虑。从客体方面讲,文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社会性的精神物质形态。晓雨的到来,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出现,对于接待人员和该校师生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异邦的甚至有些强大的文化因素。出于对母语的优越感和本能的维护,自然会在接触的开始阶段以排斥着的身份来对抗晓雨。 最后,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便是往届汉教老师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从晓雨对泰国教师亲吻学生感到十分惊讶的表现大致可以得出,往届汉教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可能存在简单套用在中国课堂是那个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没有很好地立足于当地文化和风俗,没有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泰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最后,汉教志愿者不愿出席升旗仪式的印象也有损了汉教和泰国师生的友好沟通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平等友好地去对外另外一种文化。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其次,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最后,努力做到文化上的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平等和尊重是所有跨文化交际的前提,而求同存异地对待不同文化则是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冲突的很好的手段和方法。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则是跨文化沟通和交际最好的归宿。 晓雨在跨文化沟通上碰壁后,认真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学生和同事的态度和方式,女里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融入目的语文化圈中。晓雨亲吻学生的行为使得师生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积极的局面。这也使周围的泰国师生感受到了晓雨对泰国我能花的认可和学习,与之而来的便是泰国师生对晓雨的接纳和包容、这是一种积极的互动的反馈。 其次,晓雨也成功化解了往届汉教遗留的历史问题,打破了汉教不出席升旗仪式的常规,明确树立了一个平等友好的国际汉语志愿者的形象,受到了泰国师生的好评。历任汉教可能出于对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邦文化的成见,拒绝参加升旗仪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历任汉教拒绝融入和被同化。晓雨出席升旗仪式,不但表示了她对该校师生的尊重,而且也表达了她对泰国及其文化的认同和友好的态度。 从这以后,晓雨的人际交往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而这种融洽的关系不但利于晓雨教学工作的展开,也使得晓雨在异国他乡树立了我国友好、平等、互助的国际形象。 作为输送到他们国家的汉教志愿者,我们应该在立足于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 后记(这个文章是我自己写的,不是国家给出的模板之类的,童鞋们不要误会。我让老师看过,老师说后面写的比前面好,整个文章来讲吧,分析的太浅显没有理论高度……TT没办法,没怎么深入学过这个课,这也是再三修改的稿子了。可以跟大家分享讨论一下,也欢迎大家一起帮我修改文章,来个抛砖引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822596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