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写于1937年,此篇小说取材于众人皆知、闻名古今的传奇历史故事《霸王别姬》。张爱玲在小说中以虞姬为主线,通过虞姬与项羽的对话、虞姬外出营房巡视等所见所闻及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柔婉、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演绎了秦末汉初身处四面楚歌之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生死诀别的悲壮场景。 在描写女人时,张爱玲才最深情。虞姬,一位涂抹上战乱色彩的红颜。作者为她哀叹为她心伤。在刻画虞姬时,用墨最多,用情最深,仿佛此时的自己已经化身而成哀怨的虞姬。 在“战马悲啸长矛闪闪”,“马粪的气味,血腥,干草香,静静地在清澄的夜的空气中飘荡”的背景里,张爱玲笔下的虞姬,就仿佛夏夜里山坡开放的红心白瓣的野豆花一般。 虞姬跟随楚霸王南征北战十几年,一直陪伴在其身旁,楚霸王成为她生命的一切,如同文中所说的“她像影子一般地跟随他,经过漆黑的暴风雨之夜,经过战场上非人的恐怖,也经过饥饿,疲劳,颠沛,永远的。当那叛军的领袖骑着天下闻名的乌骓马一阵暴风似地驰过的时候,江东的八千子弟总能够看到后面跟随着虞姬,那苍白,微笑的女人,紧紧控着马缰绳,淡绯色的织锦斗篷在风中鼓荡。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 虞姬离不开项羽,她不能离开她深爱的男人。她能为他做些什么呢?虞姬不知道,张爱玲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她让虞姬在夏夜里,“披上一件斗篷,一只手拿了烛台,另一只手护住了烛光,悄悄地出了帐篷”。她细步地走着,小心翼翼的走在她的夫君最后坚守的方寸土地上。她还能为他做什么呢?此刻还能做的,只剩下替自己心爱的男人最后再看看那些誓死效忠的战士们。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她又厌恶又惧怕她自己的思想。”张爱玲似乎虞姬附身,又或许同时女人的缘故,使她能如此细腻得刻画出她当时心里的忧愁和烦恼。张爱玲问到的“假如他成功的话”是对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项羽称王成皇,后宫佳丽三千,虞姬再也不是项羽的唯一,她的一生就会像无数宫廷女子那样,默默地来到这个人世间,又默默地离去,运气好的还有一个封号,运气不好的,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波涛之中。 虞姬只是个女人,国家大事、天下存亡对她来说比不上霸王脸上那一丝忧郁的表情对她来得重要。项羽在别人的眼中是霸王、是英雄,但在虞姬的眼中他只是他的丈夫、他的爱人,她只为爱他而活。在她的世界里,项羽才是中心,死亡和失败对她来说都无关紧要,失去丈夫的宠爱对她才是致命的。 张爱玲把虞姬给写活了,我似乎能活生生地看到虞姬幽远的站在霸王身后,柔弱的身影在烛光中飘忽,她坚定地看着她深爱的男子,脸上却微笑着。她不想拖累他,也不想看到心中的英雄在她面前倒下,所以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她的死是完美的,因为她死在了他所爱的男人怀里。这可能也是张爱玲所喜欢的结局。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也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通过张爱玲在文中的视角、嗅觉、听觉,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秦末汉初五年,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充满马粪气味和血腥的战斗场景。 从张爱玲写成这篇文章的1937年算起到今天,张爱玲塑造的虞姬这个人物形象已有七十余年,但她却依然鲜活地存留在人们心中,带给人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9c16e684254b35eefd34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