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语录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原文、重点解释、和翻译(自己做) 三、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 (“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4)三人行。 三:古义,表示多。 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而: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 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明白。 ....④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6)择善而从 (7)任重道远(8)死而后已 (9)岁寒松柏:(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学而不厌:(12) 诲人不倦:(13) 不耻下问: 五、区分内容: ;. .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默而识之。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0a50fc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