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笔者写教育随笔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4-15 20:3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笔者写教育随笔的几点体会



摘要:教育随笔可以记载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教育生活留下可读文本, 教育随笔式各样, 可是课程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收集, 教育心得等等, 笔者坚持写教育随笔, 并对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 本文讲述笔者写教育随笔带来的几点感受, 供同仁参考。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如何做个有心人, 教育中不断演绎生成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我认为, 教育随笔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载体。教育随笔, 重在一个“随”, 它可以是课程故事的记录, 可以是对教育过程的反思, 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的收集, 可以是教育者的心情驿站。教育随笔在于真实可信, 不矫揉造作, 一切都是言之心声, 思想自由, 兼容并蓄。一本随笔在手, 就如怀揣一本备忘录, 启迪有之, 借鉴有之, 警策亦有之。

从事教学工作七年来, 我一直坚持写教育随笔, 思考了教育数学中的一些疑点、焦点、热点和亮点, 并又及时反馈到具体教学中, 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所以我认为:

一、教育随笔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

有很多时候, 我们明知道写教育随笔的诸多好处, 但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却不多。时间长, 有的人就成了例行公事, 写的人难得写, 看的人难得看, 甚至彼此形成一种应付状态, 结果是心照不宣, 有害无益。

教育随笔不应该是教师的负担, 而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灵感的生成随时可能, 多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晶稍纵即逝, 比如学生突发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提问、关于网络游戏遇想或是某个创新思想的闪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果不记下来, 时间一, 就可能把最为精彩的片段给遗忘了。所以, 不应因感悟少而弃之, 不应因记录麻烦而废之;而应有感即录, 积少成多, 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修正。那样, 原来零星的、浅层的思想可能就变成系统的、深邃的了, 就会产生“人人心中皆有, 人人笔下皆无”的专利, 那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催人奋进, 暖人心田。

二、教育随笔是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般来说, 多数教师把教育教学主要还是看成一份职业, 以职业的要求约束自己, 也以这一份职业求取生存, 功利色彩是很自然的, 也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谋取生存的一份职业来, 一旦教学的几个环节处理完了, 也就下班了。但是, 一个好教师往往把它看成是自己培养自己的过程, 能把欢乐与痛苦并存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 及时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赋予其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以便更好地引导今后前进的方向。

我是把教育随笔当作日记来写的, 酸甜苦辣都可以坦怀直言, 无拘无束。比如曾经夹在学生作业中的一封短信开头这样写道:“老师, 请不要生气。”话起突几, 我预感到有些不, 为什么要我不生气呢?我最近没什么值得我生气的?信里接下来陈述了她要我不生气的缘由。她说:“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 语文课堂的沉寂一直使她感到很别扭、很压抑。课堂上没有了刚开学的开放和活泼, 同学之间缺少交流, 思维常常受到阻塞, 少有令人激动或感动的高潮场面。”

话不多, 我却读得头都大了。这是一个有头脑有见地的学生, 敢于向老师大胆地表露心迹, 单凭这一点, 就叫人不自小瞧。

教书七年了, 听惯了学生与家长的奉承, 也常常满足于课堂偶尔的得意之笔、考试中取得的较好成绩, 加上平时同事们也尽拣顺耳的说, 少有批评之语。听惯了好话, 猛然之间听到另一种声音, 而且来自于自己的学生, 来自于学生的比较, 更来自于学生的真诚, 心里的滋味一时难于言表。

怎么办?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无外乎有三种:其一, 我行我素, 作为学生, 必须适应我, 住我的尊严。其二, 冷处理, 学生的话有时难免失之公允, 大可不必较真。先放一边晾着, 时过境迁, 自然不了了之。其三, 开诚布公地找学生谈心, 共同探讨课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推心置腹, 以心交心, 把学生当做朋友, 把课堂当作研究的阵地, 转变观念没商量。

我选择了后者, 我把那位学生请来, 她倒是挺大方的, 问啥说啥, 没问到的她也说也说, 临了, 我故作轻松地笑道:“我俩把问题想到一块去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帮老帅出出主意?”她想想说:“其实, 我也想不出好主意, 只是觉得应该改改。”这倒是实话, 课堂气氛是个很复杂的话题, 三言两语还真不容易说清楚。

在当天晚上的随笔,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篇随笔真实地记录了我的一次际遇, 也是我心路历程的一次考验。

是它, 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

是它, 使我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得以创新。

是一个又一个的随笔, 催我奋进, 帮我成长。

三、让书香滋养底气和灵气

教育随笔是一个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化体现, 要使外化质量提高则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


过程。因此, 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 方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腹有诗书气自华”, 工作之余读一点书, 比如含义深遂的哲理小品, 文笔犀利的杂文短论以及教育类的书刊杂志, 或是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专著, 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其见解和视野才会更加开阔。读书会滋养一个人的底气和灵气, 撰写教育随笔时也能得心应手, 水到渠成!

我们常常感叹学者们的著作等身, 学富五车, 我们也每每钦羡名帅们的妙语连珠, 智若泉, 其实, 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鲜花的娇艳, 却常常忽略了孕育过程的漫长与艰辛。诚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所说:“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 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教育亦然。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请把收获成功的欢乐记下来吧, 请把百思不解的困惑记下来吧, 把那苦苦思索后的灵光一闪记下来吧, 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瘦憬记下来吧……只要从这一件件小事做起, 只要坚持不懈, 我们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教育随笔。若干年后, 我们也可以成为“大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23aace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