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热点预测:莫言专题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月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布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简单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22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2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热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根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始终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方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方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由于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 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宝。莫言在许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这话多少有些冤枉双亲,由于比起从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个酒鬼父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来说,莫言的那点不幸实在可以忽视不计。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宝,其实莫言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苦痛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终能饿成作家,特殊是像莫言这样出名的作家,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宝,在于他的孤独。 4、面对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示。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掌握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当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当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示,并不代表一种行为。”。或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势”,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醉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叙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受,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提醒了当代中国学问分子灵魂深处的为难与冲突。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由于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大事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3a747c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7.html